<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蘑菇科特派”: 把青島蘑菇種到貴州 半年營收一億元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7-21 09:36:32

              七月初,在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紫云縣)貓營鎮普卡橋村食用菌種植大棚里,幾位村民正在采收和選裝香菇,管理員胡昌秀拿起幾朵香菇高興地說:“瞧,這朵香菇采摘及時,顏色好,大小適中,算得上是標準的1級香菇了。普卡橋村40個食用菌大棚,60%的香菇是一級香菇,一級香菇的價格每斤4.5元。”

              今年上半年,紫云縣完成大棚香菇生產2000萬棒,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村民因香菇而致富,這得益于遠在兩千公里之外的青島農業大學田雪梅博士團隊。

              作為山東省青年“蘑菇專家”,山東省科技特派員,田雪梅去年主動申請主持了青島市對口支援安順的脫貧攻堅項目。一年來,由她主持的“大棚栽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與應用”項目在安順市紫云縣順利實施,應用大棚栽培食用菌技術500畝以上,培育致富帶頭人100余人,還指導當地建設成了100畝的核心示范區。她被紫云縣苗族人民親切的稱為“蘑菇科特派”。

              “借助青島和安順東西部扶貧協作這條‘紅線’,能夠帶領這支蘑菇科特派隊伍走進安順,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加強科技指導,開展蘑菇扶貧,服務脫貧攻堅,我感到無比自豪。”田雪梅欣慰地說。

              為當地“量身定制”產業發展方案

              “作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紫云縣貧困程度和產業基礎都比我原來預想的困難得多,脫貧攻堅的任務十分艱巨。”第一次走進位于貴州省西南部的紫云縣,讓一直在大海邊工作生活的田雪梅感觸頗深。

              田雪梅介紹,當地長期以水稻、玉米等糧食生產為主,食用菌生產基礎幾乎為零。近兩年開始在政府推動、扶貧資金帶動下,紫云縣有些鄉村開始探索發展食用菌產業,但由于基礎太薄弱,加之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產業發展的困難確實不小。

              “雖然有困難,但決不退縮。”在田雪梅看來,產業扶貧是基礎。

              田雪梅發現,紫云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濕度大,氣候條件十分適宜食用菌生產。而且,如果充分發揮當地氣候優勢,在自然棚中開展夏季食用菌生產的話,收益會更加客觀。同時,紫云縣森林覆蓋率達68%以上,發展林下經濟的條件非常好。

              為此,田雪梅和項目組為紫云縣“量身定制”了一個“大棚栽培以香菇為主、林下栽培以大球蓋菇為主”的方案,因地制宜確定了主栽品種。

              讓種植戶盡快成為食用菌專家

              和紫云縣農民深入交流之后,田雪梅發現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農民知識水平整體不高,普遍缺乏農業生產專業技術。為此,田雪梅帶領“蘑菇特派員”團隊在當地連續開展3期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技術從業人員346人次、培育致富帶頭人100人,輻射帶動11個貧困村、5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讓種植戶盡快成為“食用菌專家”,田雪梅還對紫云縣里已建成基地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并積極聯系在當地龍頭企業建立示范園區和示范大棚的事兒。

              工作過程中,田雪梅見到了紫云縣最窮最苦的農民。她主動聯系紫云縣政府,確定了重點幫扶50個貧困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先后投入25萬元幫助貧困戶建設大棚、采購菌棒。新規劃的扶貧大棚建設基地選定在紫云縣貓營鎮普卡橋村,已開始菌棒上架。

              “幫扶的是科技,付出的是真情。百姓對食用菌培育技術一點點熟悉,對依靠種食用菌脫貧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田雪梅說。

              努力讓小蘑菇變成大產業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跟進項目進展、提供關鍵技術指導,她和團隊建立了多個服務當地生產的微信群、QQ群,通過網絡和電話等形式,一邊回答各種技術問題,一邊繼續對當地農戶和技術推廣人員開展培訓。

              疫情防控與科技扶貧兩不誤,田雪梅帶領團隊結合紫云縣當地生產實際,編寫了《紫云縣大棚栽培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南》,成了當地人手一份的“香菇生產一本通”。

              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后,5月初,田雪梅第一時間帶著團隊再次踏上紫云縣這片山地,進行蘑菇扶貧科技指導。目前,基地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大幅提升,基本掌握了香菇不同出菇階段和養菌階段技術要點,目前正在運用自己掌握的出菇技術,獨立管理808菌棒的第三茬出菇。

              田雪梅介紹,做好紫云縣大棚栽培香菇技術指導和科技扶貧仍是他們團隊工作的重點。同時,林下大球蓋菇品種篩選、配方試驗及栽培技術示范,以及長根菇適應性栽培等工作均已陸續開展,這些技術相繼推廣應用,能夠帶動周邊6個鄉鎮超過300名農民致富,有力助推當地脫貧致富。

              “我現在的小目標,就是盡最大努力幫助當地形成規模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食用菌特色產業,讓‘小蘑菇’變成‘大產業’,把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田雪梅說。(記者 王健高)

              責任編輯:

              標簽: 蘑菇科特派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