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科研人員區域流動:北京、上海凈流入最高 東北和中西部輸出明顯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0-08-28 10:33:25

              從領域分布看,2010~2017年,10萬份研究樣本中人工智能領域發生流動有9680人次,醫藥衛生與大健康領域11907人次,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為12627人次,新材料領域15440人次,信息技術領域為10027人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區域發展出現了多極引擎。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區域對科研創新人才的關注度都大幅提升。

              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和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8)——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結構與科研人員流動》(下稱“報告”)。

              在科研人員城際流動方面,報告通過對10萬份樣本、2010~2017年時段的研究發現,北京、上海是國內科研人員凈流入最高的城市;人才凈流出量分別為2214人次和1026人次的哈爾濱、武漢,成為國內科研人員主要輸出城市。

              這些城市是重要樞紐

              根據報告,2010~2017年研究時段內,在10萬份樣本中,發生科研人員跨省級流動36030人次,流動范圍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報告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

              科研人員的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特征總體呈現一致的趨勢。省級區域流動方面,報告顯示,北京是我國科研人員流動的最重要樞紐;上海、湖北、山東、廣東、四川和吉林等省級區域屬于第二梯隊。

              在地區人員的流動上,形成了以北京、上海為主要凈流入區域,湖北、山東和黑龍江為主要凈流出區域的格局。

              城際流動方面,在10萬份研究樣本中,北京、上海凈流入量分別高達2145人次和1898人次,是國內科研人員凈流入最高的城市。深圳、蘇州和寧波流入量逾200人次,是吸引科研人員流入的第二陣營。哈爾濱、武漢人才凈流出量分別是2214人次和1026人次,是國內科研人員的主要輸出城市。

              報告課題組研究組組長黃園淅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中科研人員的流動趨勢主要參考的是論文和專利數據,這也是學術界比較常用的方法。

              “研究過程中,很難找到具體的人員流動路徑或直接反映流動全貌的數據。但是,通過論文和專利能夠觀察作者所屬機構所在地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人員流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受所選科研人員原始數據樣本量及研究時間段等因素限制,研究所體現的流動特征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國科技人力資源或科研人員流動的整體特征。”黃園淅分析稱。

              報告顯示,我國科研人員的流動趨勢和我國人口流動態勢基本一致,呈現出兩個鮮明特點:一是馬太效應,即少數城市憑借優質的基礎設施與社會資源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二是區域一體化,以超級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崛起,區域內的經濟、科技和人才交流活躍。

              此外,不同學術層級科研人員(以H指數不同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杰出)的流動,也比較明顯地反映了創新群體的聚集特征。

              以高級科研人員為例,根據報告,2010~2017年,10萬份研究樣本中,累計有8613人次發生跨省流動,北京、上海、江蘇三地高級科研人員出現外溢。2014~2017年,北京、上海、江蘇高級科研人員凈流出量分別增加663、221、234人次,從凈流入地區轉為凈流出地區。

              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人員如何流動

              掌握關鍵領域的人才規模和流動趨勢,有利于促進區域科技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

              從領域分布看,2010~2017年,10萬份研究樣本中人工智能領域發生流動有9680人次,醫藥衛生與大健康領域11907人次,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為12627人次,新材料領域15440人次,信息技術領域為10027人次。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人員主要在“北上廣”、東北以及部分東部地區流動頻繁。其中,北京是我國人工智能科研人員流動的核心區域。而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近年來給東部地區提供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領域科研人員。北京、上海為主要凈流入區域,深圳緊隨其后排在第三;哈爾濱、武漢是主要的凈流出區域;成都、杭州、長沙、蘭州凈流出的數量過百,處于人工智能科研人員輸出的第二梯隊。

              作為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的戰略制高點,信息技術領域科研人員上海凈流入最多。根據10萬份樣本研究,2010~2017年,上海為主要凈流入區域,為627人次,成為國內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城市,北京位列第二。深圳、天津緊隨其后,哈爾濱是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凈流出量最大的城市。

              “哈爾濱、武漢都是屬于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高等教育水平不錯。這些關鍵領域科研人員所發的論文以及擁有的專利比較多。”黃園淅告訴記者,“不過,擇業時,這些科研人員可能會去北京、上海的高校、科研機構或者產業界。因此,就出現了東北、中西部地區科研人員向東部地區流動的現象。當然,這與報告使用的數據來源是論文和專利也有關系。” (作者:金葉子)

              責任編輯:

              標簽: 科研人員區域流動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