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創造良好科研生態 讓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做研究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9-18 16:18:59

              “總書記的講話說到我們心坎里了!”“心里更踏實,對未來更有信心了!”……17日下午,在中國科協組織的青年科學家代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座談活動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十多位青年學者暢談心得、分享體會。

              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來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令她感觸頗深。

              科研時間碎片化,令包括付巧妹在內的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時常感到能專注科研的時間遠遠不夠。項目階段性評審、課題年終匯報、預算編制申報等占用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往往在周末和晚上才能有大段完整的時間專心科研。

              “在好奇心主動驅使下,更容易產生強大的創造力,進而取得研究上意想不到的結果。有時,科研上的突破并不是計劃出來,爆發只有在潛心鉆研過程中才能產生。在廢寢忘食做科研的過程中,大家都希望盡量能專注做研究。”付巧妹說道。

              不只是付巧妹,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王靜同樣被時間碎片化所困擾。“在大學里,青年學者總有很多事情忙不完,比如學科評估、專業認證、項目申報等等。而真正把精力完全放在科學研究上的的時間并不集中,非常碎片化,時間也不可控。”王靜坦言。

              有時候跟學生討論問題,或者偶爾做某一個研究的時候,王靜發現某個問題需要解決,正在思考如何解決的時候,可能過一會就被其他的事情給中斷了,再過很長時間,又會想到同樣的問題。反反復復,降低了科研工作效率。

              如何為青年科學家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是與會者十分關切的問題。在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李建平看來,近年來從中央到部委、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對于改善整體科研環境,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中,一線科研工作者,還是遇到了一些不便利,比如非科研時間占了工作的相當一部分。

              “大家在討論時認為,一個好的體制機制,應該是能最大限度保證一線科技工作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專注科研。但是現有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很多方面,需要不斷的推進。相信總書記講話中對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部署,必將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潛能,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李建平表示。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認為,創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可以先從改善自己所在單位小環境做起,每個小環境都變好了,整體的科研生態環境自然會更好。(記者 唐婷)

              責任編輯:

              標簽: 創造良好科研生態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