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定向攬才 創新服務
近年來,我國各地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但令人好奇的是,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卻顯得不溫不火,比如無錫。那么,無錫在“搶人大戰”中較為冷靜是出于何種考慮?
“這與其城市定位和發展戰略有關。”某業內專家表示,無錫曾有過“井噴式”發展史,也有過因太湖治理需求、3000多家企業被迫清退的“退潮期”,還經歷過因某熱門產業大起大落導致的“陣痛期”。因此,在此輪新的發展機遇期,無錫選擇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較為謹慎,對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求很高。
定向攬才,創新服務
產業發展方向決定人才需求類型。是“鋪開發展”還是“專精發展”,決定了人才戰略差別。目前,國內不少“首位度”較高的城市選擇了“鋪開發展”方式,即鼓勵各行各業全面發展,因而吸引了各類人員大量流入。而無錫選擇了“專精發展”方式,即側重于某些高端產業發展,因此實施了“定向攬才”的人才吸納戰略。
據了解,無錫此前除了物聯網、半導體等新興產業發展較為強勢外,傳統制造業比重較大。為提高高端產業占比,近年來,無錫提出了大力推進總部經濟、樞紐經濟、數字經濟等重點發展目標,對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增。
以無錫市錫山區東北塘街道為例,當地確立了總部經濟、高端裝備等重點發展方向,對人才進行定向招攬。“我們分析認為,‘鋪開發展’方式見效快,短期內很搶眼,但波動幅度大;‘專精發展’方式比較平穩,波動幅度小,持續性好,因此我們街道選擇了后者。”東北塘街道科技辦主任張雪峰介紹,東北塘街道主要選擇引進創新型人才,除了其它高學歷人才,去年主要吸納了7名,今年是8名,數量不多,但與重點發展產業的匹配度很高。
張雪峰介紹,東北塘街道吸引和留住人才主有兩個“大招”:一是筑巢引鳳,即先招入相關優秀企業,再吸引創新型人才“落地”;二是服務到家,即不僅把創業型人才招攬過來,還要幫助其創業、打開產品市場。
創新人才戰略,需要改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能力。據了解,東北塘街道涉及相關人才戰略的科技、招商等部門均進行了調整,人員數量增加了1倍。“由于創新型的人才服務量大增,即使我們科技部門由3人增加到7人,大家每天還忙得團團轉。”張雪峰說。
引入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人才政策以及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生存環境等因素,是如何影響人才的就業選擇的?
藍博士是廣東人,畢業于北京某工業大學,側重于某新材料的應用研究,本來打算回深圳或廣州就業,但考慮到研究環境和產業前景,還是決定來到位于無錫某鄉鎮的新材料研究中心工作。
“從綜合因素考慮,無錫是江蘇省內比較適合外地大學生落戶的城市。”畢業于武漢某高校的包女士認為,從房價上看,南京、蘇州、無錫每平方米均價分別約為3萬元、2.5萬元、1.5萬元,顯然,無錫的買房壓力最小;從就業壓力上看,無錫也最小;從生活基礎設施看,無錫也比較宜居。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大半,果不其然,包女士到無錫考公務員一考即中!
一位新近落戶無錫的外地大學生表示,其實在吸引人才方面,與一線城市相比,“小上海”無錫正在利用“溢出效應”,同時也在打造“吸附效應”。
招商引資,也要招才引智
目前無錫不少鄉鎮正在加快產業和技術孵化平臺建設。以東北塘街道為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政產學研企”平臺建設——與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合作建設“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錫山科創園”;與上海房德實業集團合作建設“東北塘智能制造產業園”;正與北京中關村院士創新跨界聯盟商建“東北塘院士創新社區”。
“我們的人才觀正在轉變,不僅要招商引資,更要招才引智。”街道科技辦負責人表示,政府服務只有做到“效率高、態度好、誠信高”,才能打造“清商、營商、安商”的環境,才能真正吸引人才流入。
據了解,無錫具有房價低、落戶容易、收入較高、就業渠道多等特點,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不少優勢。但目前無錫吸納的大多數是一般性的中高端人才,要想招攬頂級人才確實不容易,需要各級政府共同努力。
人才是鄉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如今無錫各界對此形成了共識。據了解,目前無錫市有吸引人才的“太湖人才計劃”、錫山區有自己的“英才計劃”,東北塘街道也有相應配套措施,用于獎勵當地企業吸納的外地人才,各種優惠政策奠定了吸引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