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乘勢而上共建國際科創新極點|天天速看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3-09-04 15:00:1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務院日前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作出一系列部署。規劃的出臺,體現了中央對深港強化科技創新合作的殷殷期許。

              大灣區建設的眾多合作平臺中,河套是唯一以科技創新合作為主題的。香港與深圳科技創新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補效應。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目前有5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國家兩院院士逾40人,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8所與世界級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的創新研發實驗室。深圳產業完備度高,系統布局了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八大未來產業,有著“上午拿圖紙,下午出樣品”的超強轉化落地能力。一個是從“0”到“1”的基礎研究策源地,一個是從“1”到“100”的成果轉化高效田,兩者合作有利于深圳園區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規劃的出臺,也是對深圳先行示范、創新發展的巨大鼓舞。河套深圳園區的另一個定位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平臺。從2017年深港簽署文件共建河套地區至今,深圳園區的建設“一年一個樣”,用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深圳園區毗鄰香港,但毗鄰的不是高樓林立、科研公司云集的科技園區,而是香港的田野。深圳園區本身包含福田和皇崗兩個口岸,最現成的資源是一個個老倉庫。與深圳特區、前海片區一樣,深圳園區是在“一張白紙”建設起來的。

              租、購、改、建并用,陸續投入使用10個專業化科創園區、80萬平方米科研空間,建成了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期和二期、河套國創中心等創新載體。鑒于香港園區規劃建設周期長,深圳園區打造了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香港高校項目集群,率先把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資源“接”過來。

              先行先試,形成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稅制、科研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的“五流四制”先行先試政策框架體系研究成果,探索推進深港規則機制“軟聯通”;出臺深港“聯合政策包”、科研“政策包”、產業“政策包”、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包”。

              6年間,深圳園區高端科創資源快速形成從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的良好局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有科技企業447家、科研機構23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市專精特新企業36家、獨角獸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9家;科技企業及科研機構累計發明專利956件;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國家重大科研平臺、世界500強研發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深港獨角獸企業、港澳青年創業平臺等六大科創產業集群。

              規劃的出臺,為深港攜手建設全球創新高地指明了方向。在規劃中,“全球”出現了14次,“國際”出現了79次。“探索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進一步探索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每一個指標都對標世界先進,每一項部署都旨在打造示范標桿。要在2035年之前實現這些遠大的目標,必須充分發揮香港富集國際化科研資源的優勢、與國際接軌的科研體制機制優勢、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優勢,而用武之地就在河套。(金觀平)

              責任編輯:

              標簽: 深港 國際 政策包 全球 創新發展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