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巴菲特看不上的生意,航空股算一個

              來源:環球旅訊 時間:2022-04-21 11:03:57

              2021年財報比慘大會,航空公司一定是主角之一。

              不過,近期包括航空股在內的物流板塊有所表現。政策層面,中央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利好消息刺激著投資者神經。業績層面也有對航空股偏暖的信息,比如油價從高位開始回落等。

              實際上,筆者認為, 對于多數投資者來說買航空股是一個比較糟糕的投資決策。

              疫情沖擊仍未結束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高度關注飛行安全的行業,太容易受到天氣、空中管制,乃至戰爭、疫情等很多因素的制約。要是遇到可怕的空難,對于航空公司更是嚴重的打擊。比方2014年3月的馬航370事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后來陷入了技術性破產。東航前段時間股價最多下跌接近20%。

              疫情的沖擊范圍就更大了,影響全行業。2020年疫情以來,全球航空業遭受毀滅性重創,破產、裁員風波不斷。另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2021 年全球旅客周轉量僅為疫情前(2019 年)40% 的水平。

              這一定會影響到航空公司的業績。據IATA的數據,全球航空業過去兩年虧損額約1897億美元(約1.2萬億元人民幣)。以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為例,疫情后的兩年,三大航合計虧損近千億元,其中老大哥國航兩年虧損346億元,東航虧損259億元,南航虧損228億元。疊加今年以來的油價上漲,如果疫情還是不能好轉,行業虧損預計還將持續。

              航空公司不是好生意

              第二個原因則跟航空公司的生意模式有關。航空公司通常不是買飛機,就是租飛機,或者是買發動機一類的更換件,其業務增長總是過于依賴大手筆的資本開支?!肮缮瘛卑头铺鼐驮f過,航空公司的生意不好,他表示,“對投資者來說,航空業就是一個致命的陷阱”。

              飛機,作為空中交通工具,是人類高精尖航空技術和制造的結晶,價值量巨大,一架空客A330的總售價超過兩億美金,約合15億元人民幣。以國航為例,過去十年,購置飛機在內的資本開支就達1400億元,平均每年超過140億元。

              從財務角度看,這些價值量驚人的龐然大物在報表上以固定資產(含租賃來的“使用權資產”,下同)的形式呈現。還是以三大航為例,包含租賃的飛機在內,三大航與飛機相關的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超過70%。

              所以你可以很簡單地理解航空公司的財務報表,左邊是飛機,右邊是和飛機相關的融資(負債或者股權)。

              由于資產額過大,因此與資產相關折舊費用(含租賃費用,下同)在航空公司的成本占比很高。2021年,三大航的折舊費用都接近了200億,占營業成本比重超過20%。

              不止折舊費用,還有一些費用你可能沒考慮到,航空燃油、員工薪酬,以及飛機起飛降落的地面服務費,乃至飛機上的餐飲小食等都構成航空公司巨額的費用開支。一起看一下2021年三大航全部營業成本的構成情況,從下表不難看出,燃油、折舊、員工薪酬位居前三,三者合計占營業成本的比重接近70%。

              三大航的各項數據基本接近,但在飛機的保養維修費用上,東航僅為4.72%,東航在這一項目上的花費歷來低于國航和南航。

              將航空公司的全部收入扣除上面的這些成本,就是航空公司的毛利。但是由于成本實在太高了,而且剛性,通常來說航空公司所剩無幾,毛利率很低。趕上疫情這兩年,毛利都是虧損的。以國航為例,2021年實現營收745億元,營業成本就達858億元,毛利為虧損113億元。

              為了更加客觀公正的看待航空公司毛利率,筆者選取2010-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這十年來看。三大航過去十年平均毛利率在15%上下,國航稍微高一點。趕上經濟好時光,毛利率能超過20%,但多不能維持。就投資來說,偏低的毛利率,再扣除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雜七雜八的開支,航空公司很難賺錢。巴菲特說過,“最壞的行業,就是那些增長迅速,但很難賺錢的行業,比如航空業?!?/p>

              筆者認為,就整個的航空運輸業來說,如果結合毛利率來思考,最好的生意是沒有什么安全風險威脅,服務無法被替代,且旱澇保收的細分領域最好,這可能就是機場服務業了。翻一下財報就知道,不考慮疫情這兩年,上海機場平均毛利率超過50%,白云機場低一點兒,毛利率也在30%左右。

              從權益凈利率(ROE)的角度,疫情之前,即使三大航里面盈利最好的國航,其加權ROE遠低于上海機場。2015年-2019年,國航加權ROE平均值為9.33%,上海機場為14.86%。

              持有航空股回報有多少?

              從市場的角度,拉長時間點來看持有航空股效益一般。同樣還是為了更加客觀的反映事實,筆者統計中依然剔除疫情這兩年的影響,數據發現,從2010年至2019年這十年,南航漲幅最大,為34%,國航其次,漲幅12%,東航甚至還下跌,且這期間伴隨著巨大的股價波動。

              也有投資者爭論,三大航2010年-2019年市值是擴張的。但推動三大航這十年市值擴張的不是盈利驅動下的股價上升,而是再融資背景下股本的擴張。2010年-2019年,三大航各自完成三次再融資,非公開再發行股本110.7億股,完成再融資641億元。計算后不難得到結論,正是這新增的111億股多形成的新增市值完美解釋了三大航這十年的市值增長路徑。

              機構持倉方面也可以提供一些視角,公募基金甚少大量持倉航空股,持股比例普遍較低,單只基金很少有持股比例超過1%的。

              小結

              上面只是從財務的角度進行的泛泛分析。航空股受到太多的主觀或者客觀因素的制約,飛行安全、航空燃油價格高低、龐大的折舊費用,甚至匯率等因素也會干擾航空公司的業績表現。不止于此,對于那些想深入理解這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說,要分析透一個行業、一個公司,還應該做的更細致一些,比方了解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線、主力機型、機齡、定價、客座率等等,這些都是構成龐雜財務分析體系的組成部分。以票價(客公里收益)為例,2021年,國航每公里定價5毛6,東航是5毛3,南航是4毛9。國航高出來的定價就是毛利率,這恰好從側面解釋了三大航之間毛利率的差異。

              另據財報披露,三大航未來三年將繼續擴大資本開支引進飛機。下圖是目前三大航的機隊主力機型構成。據財報,從2022年開始的未來三年,國航沒有引進波音系列飛機的計劃,凈退出18架;南航有引有退,凈引進110架;東航同樣有引有退,但是凈退出17架。

              最新交易日,國航報收于10.28元,總市值1493億元;東航報收于4.86元,總市值917億元,南航報收于6.87元,總市值1164億元。

              責任編輯:

              標簽: 航空公司 折舊費用 營業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