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疫情之下,酒店困境反轉的大機會

              來源:環球旅訊 時間:2022-04-21 11:41:59

              過去兩年,因為疫情而使經營業績大受影響的行業,包括旅游、餐飲、影視、酒店等等,其中最有可能化危為機的,很可能是酒店業中的頭部企業。

              短期邏輯是,疫情的影響正在逐步褪去,行業低基數為今年的業績高增長埋下伏筆。根據海通的測算,如果酒店業重回疫情之前的增速水平,2022年酒店收入同比增速將高達49.6%。

              更重要的是長期邏輯,伴隨消費升級,以連鎖為特征的酒店業標準化是大勢所趨,而且它比其他行業更容易標準化。疫情帶來的供給出清,為頭部連鎖企業逆勢擴張和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長期來看,在中國酒店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行業最大的機會,不是整體規模的大幅增長,而是結構的變化,是連鎖化率、行業集中度、以及中高端酒店占比的大幅提升。

              和餐飲、影視等行業一樣,中國酒店業的連鎖化程度非常低。以客房數計算,我國2019年酒店行業連鎖化率僅24.9%,遠低于美國的71.8%,和全球市場的41.1%也有巨大差距。

              中國酒店連鎖化程度的落后,既有供給層面的原因,即中國連鎖酒店起步較晚;也有需求層面的原因,比如收入水平、消費習慣、品牌影響力等。大幅落后意味著巨大提升空間,對于中國這種趕超型經濟體來說并不陌生。

              從2015年-2019年,我國酒店連鎖化率出現持續上升,按酒店數計算,連鎖化率從6.5%增長到10.1%;按客房數計算,連鎖化率從16.4%增長到24.9%。

              隨著連鎖化的發展,中國酒店行業的集中度也在持續提高。根據中國飯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15間房以上的酒店類住宿設施相較2019年減少近6萬家,客房數共計減少229萬間。

              但是,中國最大的50家酒店集團的客房總數約為360多萬間,與2019年相比增長約40萬間,增幅為10-15%。龍頭公司具備的更強抗風險和逆勢擴張能力,使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

              在連鎖酒店中,潛力最大的方向,無疑是中高端酒店,背后的邏輯也在于結構的優化。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酒店客房中,經濟型(二星級及以下)客房數約為1149.6萬間,占65%;中高檔(三星和四星級)客房數約為501萬間,占29%;豪華(五星級)客房數為110.6萬間,占6%,可見當下我國絕大部分都是中低檔酒店。

              根據歐美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一國酒店結構與居民收入結構呈高度穩定的正相關。智研咨詢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高中低收入占比為1:4.5:4.5,酒店業當中的豪華、中高端和經濟型占比為1:3:6,酒店結構和居民收入結構并沒有形成充分匹配關系。

              當下我國經濟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為酒店業的供給側結構性錯配提供了修復的機會。中高端酒店的增量空間,主要在三四線等低線城市。我國三四線城市的酒店連鎖化率只有20%-23%,而一線城市的酒店連鎖化率達到45-48%,二線城市酒店連鎖化率也有36-40%。

              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連鎖酒店在低線下沉市場的布局仍然非常落后,與小鎮青年消費升級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中國三四線城市幅員遼闊,未來顯然是中高端連鎖酒店品牌擴張的重要區域。中高端連鎖酒店很有可能像前些年的影院一樣,在低線城市遍地開花。未來連鎖化率只要達到4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三四線城市的中高端酒店就會有翻倍的增量空間。

              在一二線城市存量市場中,國產中高端品牌的機會,主要在于對海外品牌的替代。

              最近兩年,有大量海外豪華型酒店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僅2021年5月,就有上海豫園萬麗酒店、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深圳凱賓斯基酒店、佛山希爾頓歡朋酒店等多家五星酒店掛網出售。海外豪華型酒店品牌,主要服務于商務型需求,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國際商務需求,這部分受到疫情的影響非常大。

              國外豪華酒店品牌退出后,優質城市的優質地段增多,租金下降,為本土中高端酒店逆勢抄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中高端酒店的結構性機會,其實早已從行業數據中表現出來。疫情之前的2017-2019年,中國經濟型酒店甚至已開始出現負增長態勢,而中高端酒店的平均增速高達15%,成為酒店行業中最具潛力的細分板塊。

              根據東興證券的預測,中高端酒店的高速增長期至少還有3-8年,未來我國中高端酒店占比有望持續擴大并穩定于44%左右,客房量較當前仍有76%-120%的增長空間。

              就規模而言,中國酒店行業的三大龍頭,是A股上市公司錦江酒店和首旅,以及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華住。

              在中高端酒店方面,錦江大幅領先。2019年,錦江中高端門店3563家,華住2133家,首旅945家。未來3年,錦江計劃開業門店達到1.5萬家,其中中高端占比約50-60%;華住“千城萬店”計劃不變,中高端和下沉市場是主要方向。首旅未來3-5年計劃開業門店達到1萬家,中高端占比約35-45%。2021年前三季度,錦江集團新開業酒店1266家,華住中國新開業酒店數量為1089家,首旅同期新開店數量為325家,與前兩大龍頭差距較大。首旅的直營門店比例為17.4%,而另外兩家的比例都只有10%,較高比例的直營店,一定程度上成為首旅規模擴張的重要障礙。

              去年第三季度,錦江酒店中國境內中端酒店平均房價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5.15%,平均出租率恢復至2019年的82.69%;華住18個月以上成熟階段酒店(不包含征用中酒店)中,高檔酒店平均房價比2019年同期下降5.6%,入住率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8.94%。首旅如家18個月以上成熟酒店中,中高端酒店的平均房價比2019年同期減少15%,平均出租率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5.31%。

              從各方面重要經營數據來看,首旅顯然已經被錦江和華住遠遠拋在后面。去年第三季度,錦江酒店營收為30.87億元,同比增長6%;華住為35億元,同比增長11.6%,而首旅如家則是15.82億元,同比下滑5.38%。錦江的優勢,首先是背靠上海國資,融資能力較強,這使其抗風險能力比另外兩家更強。

              2020年,華住、首旅關店率為11%、10%,錦江只有4%。其次是旗下的品牌矩陣比較豐富,旗下擁有維也納國際、錦江之星、7天系列等諸多知名酒店品牌,其中中高端酒店品牌有20多個,多品牌運營策略,使其在市場上有更高的覆蓋率。華住的優勢,則是在于更加靈活的機制。

              華住是三大酒店龍頭中唯一民營控股的公司,創始人季琦是旅游酒店行業的資深創業者,在華住之外,他也是攜程和如家的聯合創始人。目前季琦持股華住30.9%的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民營團隊給華住帶來的,是較高的創新能力、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與錦江主要依靠收購不同,華住大都是自創品牌,實現了從經濟型到高端的全面布局。截至2021年一季度,華住共運營23個酒店品牌,經濟型以漢庭為主,高端型則主打全季。

              從銷售模式上,華住更多以自有渠道為主,通過自主研發的APP和數字化營銷手段,華住的品牌粘性非常強。2021年前三季度華住的會員人數1.89億人,通過公司的直銷渠道的預訂率85%,因此公司獲客成本比錦江和首旅都要低。

              我們以疫情之前的2017-2019年數據進行比較,相對更為客觀。錦江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在這三年分別為106億、115億和117億,首旅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分別為66億、66億和64億,兩家公司兩項費用占營收比例都超過70%。而華住同期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只有9.76億、11.99億和14.87億,占營收比例不到15%,其中華住的人房比和人工成本率只有0.17和0.165,都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三大龍頭之外,中國酒店業也不乏專注于中高端酒店的后起之秀,比如去年9月剛剛在A股上市的君亭酒店,以及去年曾計劃在中美兩地尋求IPO的亞朵酒店。亞朵去年上半年在營酒店總數為654家,房間數量為76638間,相較2019年底分別增加了36%、56%,體現出較高的成長性。

              君亭到去年3季度酒店數只有43家,在行業內并不起眼,但是其業績在行業內非常突出,疫情之前其凈資產收益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凈利率超過15%,遠遠超過三大龍頭,說明管理層具備較高的經營能力。

              在規模巨大而消費需求極其多元的中國市場,類似亞朵和君亭等依靠差異化競爭的新興酒店品牌,應該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2019年,中國酒店業市場規模5300億左右,不到美國同期的50%,雖然行業增速放緩,但是酒店業的天花板遠未到來。

              在結構優化、集中度提高的行業趨勢之下,酒店業大盤的不斷做大,無疑讓行業龍頭具備了更大而又更具確定性的成長機會。

              責任編輯:

              標簽: 連鎖酒店 管理費用 錦江酒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