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為什么年輕人都不玩飛盤了?|當前快訊

              來源:時代周報 時間:2023-05-22 10:14:07

              飛盤熄火。

              去年這個時候,飛盤是一項時尚運動:每個晚上、周末,年輕人帶上飛盤,占據了公園和體育場里的每一塊草地;一個印花飛盤斜挎在身上,遠看像背著一個圓圓的包,是當時弄潮兒最常見的穿法。


              (資料圖)

              時尚運動在社交媒體上持續刷屏,收獲不少流量,教練、場地甚至是俱樂部都炙手可熱。一時間,飛盤產業鏈被視為藍海,各地陸續舉辦飛盤賽事,助推飛盤成為“全民運動”。

              不到1年時間,飛盤似乎飛不動了。

              直觀的感受是,大家對飛盤的熱情消失了。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今年以來,社交平臺上,有關飛盤的動態應者寥寥,為數不多的出圈皆與流量明星掛鉤。而在線下,有飛盤俱樂部客流量驟減甚至關門,新聞報道每每提及飛盤,都會出現“降溫”“熄火”等字眼。

              卡路李(化名)是廣西桂林最早推廣飛盤運動的一批人,經歷了飛盤運動在當地興起、爆紅再到極速降溫的過程。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當地玩飛盤的人已經降至最火時期的一兩成,但另一方面,當地也形成了對飛盤具有長期愛好和一定專業度的人群,相關訓練和賽事也愈發常態化,“潮流褪去,那些真正被飛盤魅力打動的人留下來了”。

              從爆紅回歸小眾,飛盤經歷了什么?那些飛盤俱樂部現在都怎么樣了?

              俱樂部陸續解散

              2022年5月,趁著社交平臺上的飛盤熱度,卡路李和朋友聯合成立桂林第一個飛盤俱樂部——桂林飛盤聯盟。其后,飛盤俱樂部在當地一個接著一個開起來,飛盤愛好者人數更是直線上升。

              熱度在2022年9月達到頂峰。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當時桂林成立專門的飛盤俱樂部7個,加上一些橄欖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也拓展商業飛盤活動,全市提供飛盤活動的組織不下10個。

              彼時,卡路李的俱樂部每周組織飛盤運動達7、8場,一次飛盤運動報名人數上限10多人,大部分場次一經上線購票平臺很快被搶光,其他俱樂部同樣業務繁忙,有的還掛出急招飛盤教練的信息。

              轉折發生在去年11月份?!疤鞖庾兝洌M織飛盤活動要找室內場地,成本變高、盈利下降。而且天氣冷了愿意運動的人也少了很多,我們每周也降到了2、3場”。

              其他俱樂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據了解,從去年11月到今年初,當地飛盤俱樂部就關了5家。

              但是留下的也不容易?!拔覀儚娜ツ?2月份取消了商業場次,留下一支20多人的隊伍專門做專業訓練,去參加比賽;另一家還在開商業飛盤場次,一周有四五場,也進高校培訓,”卡路李說,但這些經濟收益微弱,“老板也是飛盤愛好者,為愛發電”。

              在當地多位飛盤俱樂部經營者看來,飛盤的降溫確實是從天氣降溫開始,但熱度消退是多種原因疊加,包括不再是年輕人的潮流運動,旅游逐步復蘇,年輕人消遣活動變多。“就算天氣變暖了,玩飛盤多人也遠不如從前。”

              還在“飛”的人

              留下來玩飛盤的人雖然不多,但是整體粘性更強。

              據卡路李介紹,當前還在玩飛盤的,基本都是有3個月到半年以上的飛盤經驗,具有一定的飛盤技術,并且保持常態化參與。

              玩家特點倒逼俱樂部經營模式發生變化。

              “以前是新人多,各家俱樂部舉辦的飛盤活動也多以新手場為主,這類我們一般叫做小場,場地面積比較小,對玩家跑速和傳送能力要求比較低,對新手更友好;現在則是以大場為主,場地面積更大,因為玩家大部分都是老選手,有一定的技術,玩大場更能體驗競技的趣味”。

              另一方面,飛盤賽事也得到常態化。

              在社交平臺搜索飛盤比賽,可以看到全國每周都有飛盤賽事的直播。

              而在廣西當地,首府南寧幾乎每隔半個月有一次中小型飛盤賽事,邀請全區各個城市的飛盤隊伍前去參賽,大規模飛盤賽事每隔半年有一次。

              就在今年5月底,由廣西社會體育運動發展中心發起的廣西飛盤公開賽即將開始,卡路李和他的飛盤隊伍為此準備了一個多月。

              時代周報記者從多個參賽隊伍了解到,從賽事獎金來看,廣西區內大多數飛盤賽事冠軍組獎金主要在3000到5000元這樣,參賽隊伍食宿自理,報名費每人100多元。

              由此來看,對飛盤隊伍來說,不管有沒有獲獎,其實參賽成本都是遠大于收益的。

              就算在全國范圍內,各類體育賽事中,飛盤賽事的獎金設置其實都很低。因為相較于其他運動,關注飛盤的人其實很少,飛盤賽事無法激起太大的流量和商業曝光率,贊助方給與的支持也就比較有限。

              “我們訓練一次場地費1500元,備賽期間每周至少訓練兩次,每外出參賽一次費用在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痹诳防羁磥?,飛盤俱樂部或飛盤競技隊伍能走多遠,是否有足夠的商業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他所在的飛盤競技團隊,因為有贊助方的長期支持,覆蓋隊伍日常訓練和參賽費用,雖然還不能給團隊成員帶來豐厚的回報,但是可以讓大家在費用層面比較從容。

              但是對大多數沒有贊助方支持的隊伍來說,更多是“為愛發電”。

              也有新人

              不過當地也有飛盤俱樂部在最“冷”時候開起來了,連月來熱度不低。

              今年1月份,一家叫“挑戰飛盤”的俱樂部在購票平臺上線,和前述幾家飛盤俱樂部集中在桂林同一城區不同,挑戰飛盤俱樂部落地的城區此前未有俱樂部,加之場地方為吸引人流低價租賃,市場空白和經營成本較低,為挑戰飛盤俱樂部提供了生長土壤。

              時代周報記者搜索發現,當前僅有2家俱樂部上線飛盤活動,一家為足球俱樂部發起、客單價36元,還有一家是挑戰飛盤俱樂部、客單價23元,每周有4、5場。在最近一次挑戰飛盤俱樂部的活動中,已有14人報名付款。

              卡路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挑戰飛盤俱樂部開在飛盤最蕭條時候,但是從活動次數和吸引新人流入的情況來看,經營情況還不錯、甚至出人意料,“當時大家都覺得飛盤俱樂部在本地已經飽和了,當然這可能是原來的圈子固化,形成了技術壁壘和自然的篩選機制,新人難以融入進來,但是他們(挑戰飛盤俱樂部)基本上全是新人。這么看來,依舊有一部分新人愿意進入”。

              不過在全國范圍來看,飛盤重回小眾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此前有媒體報道,廣州頭部飛盤俱樂部荔枝飛盤2022年一周可以做30場活動,到今年只能做6到8場。知情人士透露,廣州現在能組隊伍穩定打比賽的俱樂部,可能只有五六個。

              翼鯤飛盤學院主講師鄭淳曾經估計,90%以上的俱樂部在2023年可能不會再做下去,很多人從2022年的沖動進場,轉成了如今的觀望態勢。

              卡路李認為,雖然熱度和紅利不再,但是飛盤還可以飛得很遠,不過今后推動飛盤飛起來的不再是喧囂的流量,而是將飛盤作為長期運動習慣的小部分愛好者。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