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或影響時間管理效果
通過短視頻,孩子能收獲什么?看短視頻到底影響不影響學習?這可能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按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和下等的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均更高。
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
統計發現,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取繪畫、舞蹈、書畫等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最多(67.1%),其次是與課程相關的輔導學習類知識(64.1%),美容、健身、廚藝等生活技能類知識排在第三,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方面的科普類知識排序靠后(59.3%)。
對不同群體的分析發現,男生通過短視頻了解科普知識更多,女生了解才藝類、輔助學習類、生活技能類知識更多。城市未成年人在各類知識的獲取上,比例均高于農村未成年人,差異最大的是科普類。
利用短視頻學習是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種方式為未成年人帶來豐富的內容、便利的互動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統計發現,多數未成年人能客觀看待利用短視頻學習帶來的利與弊,尤其贊同短視頻有利于拓寬知識面。65.6%的未成年人認為短視頻有利于拓展知識面。58.4%的未成年人認為視頻化學習方式很有趣,57.6%的的未成年人認為短視頻可以看到專家或權威講解。
但是,對于短視頻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觀點,未成年人贊同率并不高,比例不足半數(45.3%)。僅28.8%的未成年人認同短視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觀點。三成多未成年人認為短視頻存在知識準確性沒有保障、缺乏優質內容等問題。
未成年人認為刷短視頻帶來的主要弊端是時間管理變差
未成年人認為使用短視頻對獲取信息、豐富興趣愛好有很大幫助,但是使時間管理變差。本次研究對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后的生活變化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多數未成年人認為使用短視頻后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習慣、消費行為、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存在一些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時間管理變差,占比43.2%。此外,認為使學習變差的比例有37.4%,使生活習慣變差的比例有24.8%,使個人信息保護變差的比例為18.5%,使消費行為變差的比例有17.4%。這些也值得我們格外關注。
本次研究還發現,成績不好的學生接觸短視頻的比例更高。成績在班級為上等的學生接觸短視頻的比例為59.4%,而成績下等或中下等的學生接觸短視頻的比例分別為70.2%和71.2%,均與成績上等的學生相差10多個百分點。
根據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中下等、下等的學生經常使用短視頻的頻率更高,三者均在一成以上。其中,成績上等的學生經常使用短視頻的比例為12.4%,成績中下等的學生經常使用短視頻的比例為10.9%,成績下等的學生比例為14.1%。而成績在中上和中等的學生,經常使用比例均不足一成。這可能是因為成績好的學生學習壓力小,娛樂時間和內容更能自主,而成績差的學生或許因為壓力大會沉溺在短視頻上更長時間。
在數字時代,給未成年人賦能,比把未成年人放在安全的環境里保護起來更重要。家長和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未成年人數字時代的公民素養。在這個過程里,要充分發揮未成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動性,要給未成年人實踐和嘗試的機會,要做好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的平衡,使未成年人既能很好地實現參與權又能得到保護,在成年人的指導下,學習數字時代公民應有的素養,提升未成年人在數字世界里的韌性。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校”只有1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