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花眼人群超3.9億 占中國總人口近三成
“幾乎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正飽受老花眼的折磨。”近日,《愛爾眼科睛新Lens手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該共識將為老花手術臨床應用的安全性、精準性、規范化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晶狀體類似其中的調焦裝置,當晶狀體逐漸衰老,調節光線的能力減弱,出現視力下降、視近困難時,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花眼,即老視。
據研究,老視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44歲,幾乎所有患者在52歲時都會出現老視癥狀,發病率接近100%。《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的牽頭起草人、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錚教授指出,數據統計顯示,我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視問題人群達3.9億,占中國總人口數近三成 。
雖然老花人數眾多,但大部分人對老花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一般不會因為老花問題而主動尋醫,常見做法是選擇不配戴或隨意配戴老花鏡。目前,針對老花的科學處理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可以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驗配老花鏡;另一個是針對有高質量視覺需求的老花患者,可以選擇老花手術。
四川省眼科專委會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四川省區副總院長周進教授指出,老花手術主要包括角膜手術、鞏膜手術和晶狀體手術。“此次我們發布的專家共識就是針對老視矯正的屈光性晶體置換術的共識。”周進教授強調,“老花手術和近視手術一樣,并非人人可做,必須經過精準的、全面的、系統的術前檢查,排除相關的禁忌證后,才能實施。”
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中老年人群也已成為互聯網上的主力,他們網上購物、看短視頻的熱情一點不比年輕人低。所以無論是豐富業余生活還是工作所需,他們視近的需求、摘鏡的需求都極大。據《40歲以上職場人群視近困難發生率及全程視力重要性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近距離閱讀困難。調研還證實,約86%的受訪者愿意通過多樣化的矯治方法改善視近困難這一現狀,而不是單純依賴老花鏡。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敝挥?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