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貸養貸超前消費真的好嗎? 困在網貸里的年輕人該怎么上岸?
最近,在某知名互聯網平臺,一個名為“負債者聯盟”小組聚集了很多年輕人。他們大多背負著與收入相比不低的債務,過著以貸養貸的日子。
有一位梁先生在分享他的欠債經歷時稱,他最多時大概使用過七八家網貸平臺,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欠下13萬元。越來越多的債務就像一塊大石頭壓著梁先生,最終逼迫他離開打拼多年的城市、放棄原來的生活,直到用近兩年的時間還清了債務。這段經歷讓他產生痛的領悟,終于明白不要輕易貸款,不要超前消費。
像梁先生這樣的人在現實中為數不少。根據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在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6.6%,實質負債人群約占整體年輕人的44.5%。也就是說,近一半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在花著“明天的錢”,正在或已經成為“負翁”。
今年7月,一個20多歲的女生因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一審被判無期徒刑。而弒母背后就有著網貸的影子。據其供述,她這么做的原因,是無力償還十幾萬元網貸,想自殺,又擔心自己死了母親無法承受,于是將母親殺害了。
雖不能認定上述荒唐、殘忍的舉動都是因為網貸,但網貸確實是這個案件非常重要的誘因。或許你可以把問題歸咎于女生自制力差、承受力差等,但這掩蓋不了一些網貸平臺利用了人性弱點的真實面目。
門檻低、下款快、額度大,很多人難以抵御網貸的誘惑。假如你“種草”了一個東西很久,這時候有“好心人”告訴你只要憑身份證、手機號,分分鐘就能獲得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的額度,甚至還有分期免息權益,相信很多人都會立馬陷入“原來我與夢想可以這么近”的“幸福”中。
殊不知這種“幸福”也是有代價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過:“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網貸不是命運的贈送,也在背后標好了價格,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貸款已超出償還能力,于是“拆東墻補西墻”,最終“窟窿”沒補上,借貸也終于露出了猙獰的一面,讓人終日恐慌。曾經夢想過上“不將就的生活”,到最后發現,不但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反而落得一地雞毛。
不過,要說網貸平臺一無是處并不公平。對很多自我管控能力強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網貸平臺,危急時刻他們可能真的就借不到錢渡過難關。因此,網貸是解燃眉之急的臨時工具,還是埋葬自己的深淵,關鍵還在于自己怎么節制使用。此外,對“套路深”的網貸平臺,相關部門也不能視而不見,比如限制推廣,要求其標明風險與危險,而不能任由平臺呈現或放大它有用、美好的一面。
我沒有開通那些流行的網貸平臺,與周遭的人比起來貌似有些“老土”,可每當聽到他們喊著“又到還款的日子”時,反而有些慶幸自己不用經常忙著計算。雖然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也會心癢難耐,但最終還是告訴自己再等一等。我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先消費后還款”的日子能換來一時爽,但“借來的終究是要還回去的”,而且還不是原原本本地還。
如今,“負債者聯盟”小組里越來越多人經歷了一番折磨、痛苦之后,學會了克制,也明白了要理性消費、培養正確的消費觀。他們努力從資不抵債的泥潭中“上岸”,那你呢?面對這么多的“前車之鑒”,或許也該從瘋狂“買買買”的路上,停下來,想一想是否還要繼續。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校”只有1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