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0-12-22 09:44:54

              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全場炸裂,那一檔脫口秀綜藝的名場面由此誕生。后來,他拿到了總冠軍,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簽楹挝覀儾幌牍ぷ鳌愤@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

              一個“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后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

              最近一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文章,講的是互聯網大廠的廁所難題,連上廁所這樣的人類基本生理需求,也已經被視為效率的敵人。有的走勸說路線,在廁所墻上貼著:“上廁所不要帶手機”“時間寶貴,入廁干脆”。有的彰顯極客本色:在廁所坑位裝了計時器,精確到秒,顯示里面的人蹲了多久;開發了內部小程序,實時感應坑位是否有人以及所占用的時間;或者簡單粗暴,在廁所屏蔽了手機信號。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不想上班是一種病,年輕人沒有錯,只是病了。“不想上班”的強大意念就像一座冰山,瞬間涌來的那些原因僅僅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但就像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流終究溫暖了冰島,不想上班是病,也就有藥。

              年輕人不會坐以待斃,勇敢的我們總是能自救的。

              比如,剛從大學畢業的準社會人,能不能先不工作?

              有一個招聘網站針對2019屆畢業生的調研顯示,約2.9%的大專應屆生和5.7%的本科應屆生選擇暫緩就業,多進行短期支教、游學、創業考察等活動。在有物質條件的基礎上,社會對此也持寬容態度,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為未來做規劃,未嘗不是好事。要警惕的是兩種情況,一是啃老,二是變了味的“間隔年”。

              “啃老”的負面影響大家都懂,我們來說“間隔年”。“間隔年”指的是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升學、工作、換工作)之前,騰出一年時間以實踐的方式來體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行、研學、做義工等。但是,如果并不明確自己在“間隔年”的目標,而只是作為“不想上班”的借口,那就是自欺欺人。

              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杰伊研究了幾十年20~29歲的年輕人,得出了一個嚴肅的事實:20~29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這十年決定了一個人的事業、愛情甚至整個人生。所以,暫時不工作,你得想清楚了。

              那么對于已經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居家辦公是否可行?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曾經有數月,活動半徑不超過1.3公里——為什么那么精確,因為那是我家與離我最近的大超市的距離。起初我是快樂的,不用去單位,居家遠程辦公,四舍五入約等于不上班。然而,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是技術問題,釘釘崩潰、微信斷片,遠程會議卡頓;然后是環境問題,筆記本屏幕有點小,孩子有點吵;最糟糕的是家中慵懶的氣氛,導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居家辦公,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如果幸運的你已經熬過了職場最初的那幾年,有了一定閱歷和技能,能不能干點別的?

              一個名叫馬奇·艾波赫的美國作家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書》中,提出了“斜杠人生”的概念,鼓勵年輕職場人不要滿足于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這被視為對抗職場倦怠的一劑良藥。當然,她本人也身體力行,是作家/記者/演說家/講師。

              意大利在2017年有超過530萬自由職業者,其中80%可以歸入“斜杠”一族,占總工作人數的五分之一。在中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兼職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特別是一些激發個人興趣、發揮潛能的自由兼職,既能滿足年輕人自由支配時間和體驗不同職業人生的愿望,也能利用空間碎片時間掙點額外收入。有一個某求職網站在2016年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愿意每天花2~4小時做兼職。

              “斜杠”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得到額外收入,其次能拓展職業技能,最后還能讓興趣愛好得以施展。斜杠青年,這個可以有!

              看到這里,雖然明天依然要上班,但你,是不是有了新的打算?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