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你好,有菜單嗎?”
“掃碼點單。”服務員伸個手指頭點了點桌角的黑白馬賽克。
你握著手機,關注、注冊、登錄、一鍵授權,店家比相親對象還迫切地想看到你的頭像和電話號碼。飯店內網絡很差,你望著跳轉不出的白色屏幕,心中抱怨我只想吃碗熱乎餃子,還得在手機上打報告。
都市生活里,掃碼點單勢如破竹,用于點單的二維碼在蒼蠅館子、連鎖餐廳和私房菜館中瘋狂復制。它減少排隊點單的時間,提高翻臺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避免了接觸。對餐館老板來講,服務員越來越難招,掃碼點單省錢省心;對顧客來說,手機上看菜單避免了服務員在旁等待的尷尬,對社恐人士十分友好。
但是稍微在社交媒體上瀏覽一下,就會發現抱怨掃碼點單的人不在少數。不光是老年人被數字時代遠遠拋下,年輕人也不愿意如此“智能”地吃飯。以往點單時的眼神交流和互動,早就讓位于人機冷漠。
傳統的菜單能讓人直接感受出一個餐廳的風格、老板用心程度和廚師水平,有的菜單刻在竹簡上,有的用手寫,有的像一本獨立雜志,翻著菜單,你的期待值蹭蹭上升。很多熱愛食物的人喜歡拿著菜單仔細看看每個菜品的組成、圖片品相,最終選擇如何葷素搭配。除了美食入口的愉悅,點單過程也是一種身心放松。
可是,掃碼點單完全毀了這個過程,只有價格,名稱以及小小的配圖。多人聚餐時還要專人負責點單,對面的人七嘴八舌的要這個,哎呀換那個,不要米飯,別放蔥花。點單的人能瘋掉。
原本,跟服務員點單的過程,也是餐廳了解食客的好機會,三兩言語,便探得自家客人的喜惡,為調整口味摸底。你原來還可以聽到“您可以試試這個”“您這兩個人吃有點多”,或是喊一聲“老板,燙個生菜!”“還是老三樣”,現在只剩手機這個冰冷的東西和請盡快支付的提醒消息了。
掃碼點單,低頭吃飯,抬屁股走人?,F代生活的精髓就是稀里糊涂跟著科技的潮流奔涌向前,在手機上點“同意、同意、同意”,向機器讓渡選擇的權利。人臉識別進小區如此,便利店自助結賬亦如此,你別無選擇,換來所謂的便利。
可是潮流再奔涌,吃飯這事也還是該有點人情味。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飯局”也正是說明了為社交而吃飯的目的。線上聊得再怎么火熱,也要在一起吃個飯喝杯咖啡才進入真實的朋友領域,餐飲絕不只是簡單的進食,它是人們情緒交流的場域。一進門大家就掏手機面對面點單,不發一言,這是人類全面機械化的圖景。
食物有著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對抗沮喪、失意、遺憾、痛苦等壞情緒,因為至少我們還可以吃,至少我們還活著,那樣我們還有希望。像《深夜食堂》那樣的故事,不在于食材有多營養、烹飪技法多高超,而是展現出人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卻又被它的煙火氣治愈。人為社會關系而疲憊,又不時被陌生人溫暖。
朋友經常光顧的樓下小餐館,地兒不大,格局相當不錯、價錢也公道,老板是個很會做菜、很會調節氣氛的人。每每下班后來到這里,喝上兩杯啤酒,拉上一個人,東拉西扯隨便侃上兩句。甭管是工作上的不順心,還是生活里的種種不如意,這一通話下來,心里就不那么憋屈了。實在不想這一切被“你有新訂單啦”的數字女聲取代。
我喜歡廣東人吃早茶的樣子,拿著筆勾勾點點,還有推車往來的蒸籠,一盅三件,大堂內熱氣騰騰。餐畢結賬走人,老板總會問候一句“走啦”。
現如今,紙制餐牌成了高級餐廳最后的榮光,那里沒有牛皮癬廣告一樣的二維碼,有食客的尊嚴和主人的用心。
下次再遇到掃碼點單,我就說沒帶手機。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校”只有1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