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溫暖的“家” 讓這些“毛孩子”感受溫暖之風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宿舍’,檢查有沒有生病的小動物。”伴隨著陣陣犬吠,馬俊戴著帽子手套、拿著鐵锨,走向犬舍。
馬俊是青海省西寧市北郊晉家灣村暖愛流浪動物救助站的志愿者,2016年來到這里照料被救助回來的小動物。
近日,西寧市氣溫驟降,最低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在暖愛流浪動物救助站,4畝地、8間房、12名志愿者、480只小貓小狗,在寒冬里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剛開始只收留幾只小狗,沒想到現在數量會這么多。”馬俊拿著鐵锨用力鏟著地面的冰,冰碴四處飛濺。此時,一只雙目失明的小狗緩緩“挪”向正在忙碌的馬俊,用爪子來回扒著他的腿。
“這只叫‘堅強’的小狗今年3歲,前年因為車禍被摘除了雙眼。”馬俊撫摸著它的頭說,救助站里三分之一的動物和“堅強”一樣,或多或少都有殘疾。
午間,馬俊挨個喂完“毛孩子”后,救助站安靜下來。“辦公室里還有4只未滿月的小狗沒喂呢!”回到辦公室,他沖好一小碗羊奶粉,用手指試試溫度,又拿出一小袋狗糧分在三個小碗里,用羊奶粉和著狗糧喂給小狗。“小動物的食物都是捐贈的。”
10年來,救助站通過公益活動和在網絡上發起公益捐助,有上萬名好心人獻出“愛心”,為小動物出錢出力、捐款捐物,解決“毛孩子”們的溫飽。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萬多只小動物得到救助。
天色漸暗,暖風機發出的紅光照亮了昏暗的犬舍,小動物們激動得在光亮處不停轉圈。“現在每晚給小動物吹兩次暖風,冬天每個月僅電費就在1800元左右,比夏季高一倍。”馬俊說,“看到它們開心的樣子,自己心里也暖暖的。”
2020年,救助站舉辦過三次“領養日”活動,100多只“毛孩子”被好心人領養,告別“集體宿舍”。
為避免二次遺棄,領養人在領養前必須在救助站簽訂領養協議,并留好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接受不定期回訪。“領養過程有些繁瑣,但是值得。”救助站負責人薛洋說,救助站希望用領養代替購買,喚起公眾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冬天越來越冷,我們要讓這些小動物不再流浪,感受到溫暖和愛!”馬俊說。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敝挥?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