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電話流調志愿者:絕不是按照流調指南機械提問 要保護被訪者隱私
截至1月12日16時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謝晉和同組搭檔當天已經撥出了21個流調電話。一人提問、一人記錄,兩人交替進行。每當電話接通時,提問者和接聽者都會努力將耳朵靠近電話聽筒。“為什么不打開電話免提?”面對記者的提問,這位27歲的河北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顯得頗為嚴肅。“我們要保護被訪者的隱私。”他強調,“這是流調的原則。”
從1月8日開始,河北醫科大學先后派出3批共計59名大學生志愿者,緊急奔赴戰疫一線,參與新冠肺炎疫情流調工作。“我們26人中有25人是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赴石家莊新樂市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研工作的河北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張存輝告訴記者,其中以95后為主,最小的22歲。
通過第二次核酸檢測后,26名志愿者立刻被分至10個小組配合開展工作。據張存輝介紹,志愿者們主要參與從事數據分析、重點病例追蹤分析和電話流調工作。
“電話流調絕不是按照流調指南機械地提問。”作為25位學弟學妹的“發言人”,張存輝表示,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他們要在幾分鐘內穩定被訪者情緒,讓對方打開話匣子,還要在和對方的“聊天”中快速篩選出所需的關鍵信息。
為了幫助被訪者特別是一些老人回憶起十幾天內接觸過的人、到過的地方甚至具體的時間點,經常一個電話要打個把小時,還要打幾個電話相互印證。
每打完一個電話,謝晉、搭檔與審核把關人員都仔細研究,努力尋找一條條軌跡中在相同時間點上重合出現的地點和人員,為防控工作提供更多線索和幫助。對于個別不配合的被訪者,他們還會協同相關部門來確定對方的行動軌跡。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敝挥?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