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陣地、接地氣!志愿服務讓“好人小鎮”熠熠生輝
勇敢逆行防疫戰場、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心關愛困難群眾……在蘇州吳中胥口這座“好人小鎮”,志愿者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志愿服務成為點亮城市文明的火炬。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志愿者更是文明新風的踐行者與傳播者。近年來,胥口鎮不斷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和隊伍建設,豐富創新志愿服務內容,通過制度化建設、項目化運行、專業化培訓、多樣化激勵等措施,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接地氣、貼民心、聚人氣,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顏值氣質,讓胥口更具溫度,更加宜居。
搭陣地、接地氣,拓展志愿服務范圍
在胥口鎮,“家庭醫生”早已不是新鮮詞了。每月,來自當地衛生院的家庭醫生都會如約走進各村社區開展巡診活動,現場免費為村民測血壓、血糖、檢查肺功能、提供咨詢服務。
這項志愿服務工作自2014年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村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如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胥口鎮“胥江先鋒”志愿服務團隊相結合,進一步創拓展志愿服務載體,提升服務能力。
“胥江先鋒”志愿者服務團隊是一支以機關、市鎮單位黨員為骨干,企業黨員為補充,并吸納群團力量組建成的志愿者總隊,下設七支各村(社區)分隊。團隊的志愿者身穿統一的紅馬甲,活躍在各類公益活動中,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為素不相識的人送去幫助和關愛,用實際行動為城市文明添彩。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志愿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方式。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啟動以來,胥口鎮以實踐所、站、點為重要抓手,搭建靈活便捷、形式多樣的陣地,制度化、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形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村村有品牌的志愿氛圍。
為了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胥口鎮每年都會制定志愿服務清單,根據群體需求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計關愛困難群眾兒童、扶殘助殘、敬老助老、法律援助、健康咨詢、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務項目,努力實現從黨委政府“派單”向群眾“點單”轉化,不斷拓展志愿服務范圍。
截至目前,胥口鎮擁有注冊志愿者12503人,志愿團隊108個,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長超150萬小時,在全鎮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創品牌、貼民心,提升志愿服務內涵
入戶宣傳、文明勸導、鏟除小廣告、撿拾路面垃圾、清掃衛生死角……2020年是蘇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至關重要的一年,來自胥口鎮機關的諸多黨員群眾冒著酷暑和頂著風雨,全力做好創城的“面子”和“里子”工作。
這是胥口鎮干群參與志愿服務的一個生動縮影。這些年,每逢文明創建關鍵期,全鎮各單位工作人員按照“屬地、就近”原則趕赴全鎮重點路口和責任區域,對交通要道進行協助指揮,對村社區及公共設施等進行清理打掃及巡查,對違反市容管理規定的現象進行勸阻和查糾,以小實踐推動大文明。此外,還在炎炎夏日開設多個“清涼補給站”,免費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這些戶外工作者們提供水和飲料,把清涼和感激送給一線勞動者。
在志愿者力量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大眾百姓自發加入到服務行列,從點滴小事傳遞溫暖,從平常細節弘揚美德。這些活動也成為了胥口鎮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的特色品牌。
近年來,胥口鎮志愿服務結合本地實際和文化特色,立足群眾需要、城市管理需求,以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為目標,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體系,先后打造了“胥江先鋒”“飛馬團”“銳力先鋒”“箭涇三老”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上,按月發布志愿活動,吸引志愿者精準對接,全面參與到文明城市、人居環境、垃圾分類、傳統節日、健康義診、科普宣傳等活動中。
建機制、聚人氣,推進志愿服務常態長效
“沒想到平時積累的志愿服務時長能兌換這么多禮品,真是實用又貼心!”2020年4月,位于胥口鎮箭涇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的“時間銀行”正式對外開放,首批村民志愿者開心地前來兌換了食用油、洗衣液、文具等實物獎勵。
開展積分兌換活動,不僅能從精神和物質層面給予志愿者一定的鼓勵,還能吸納更多富有愛心的群眾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營造文明花開胥江畔的良好氛圍。
其實,類似的禮遇辦法在胥口還有很多。在2020年5月啟動的家庭文明積分工作中,胥口鎮出臺管理意見,引導各村將志愿服務納入評分標準,設置一定比例的分值,根據所得積分可參與兌換、參評星級文明戶等。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轄區黨員、群眾、新市民等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胥口鎮正在研究制定鎮級層面的志愿服務禮遇激勵辦法,希望通過扎實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志愿服務持續健康發展,胥口鎮還加大先進典型選樹表彰力度,優先推薦優秀志愿者參評胥口好人、吳中新人、蘇州好人等榮譽稱號,進一步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座小鎮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內涵。2013年至今,胥口鎮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百名好人耀胥江”身邊好人評選表彰活動,全鎮共涌現出了近400名“胥口好人”,這些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志愿者像一顆顆文明的種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在他們精神氣質的熏陶下,做好人好事、做志愿公益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風尚,向善向上的志愿力量讓“好人之鎮”更加熠熠生輝。
相關推薦: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 每天加班太累?勇敢一點,讓我們治愈“不想上班”
- 新的一年你充電了嗎?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發變多……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里的“搖滾學?!敝挥?08個學生
- 過去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逾251萬 學成回國者達201.3萬人占比近八成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么時候吃個飯花樣這么多了?
- 手機被陌生人操作轉發微信朋友群?積分兌換“獎勵”下誰“綁架”了你的微信
- 告別走過場學會真本事! 體美勞成了硬杠杠欲媲美主科
- 北京小客車指標:“棄號”十年內不得參與指標配置 明年或將獲得新能源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