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當避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喜好 應注意教育過程中言行舉止
前幾天有人在網上舉報寧夏銀川某中學一數學老師在上網課時發表不當言論,當地教體局經調查屬實后已經做出了責令檢查、通報批評的處理決定。事情原委是,該老師在上網課時突然對一位網絡ID為“肖戰糊了”的學生進行了辱罵,指責該生瀏覽了“不良網站”,認為該生價值觀存在問題。
網友們議論的主要是教師能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帶入課堂,甚至強加給學生。根據處理通告和相關音頻信息,很多網友認為銀川的這位老師很可能是某明星的粉絲。其因對該學生ID名“肖戰糊了”反感而在課堂上發怒,大意是這位明星是一位積極上進、堪稱榜樣的明星,辱罵批評學生不該用這種方式詆毀明星。這種批評很有針對性,作為教師不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堂上和課堂外)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你自己追星是自己的事,但是不能強迫別人跟你一樣喜歡誰或不喜歡誰。
這里其實引申出一個更為關鍵的教育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該如何闡述自己的價值觀?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社會理論的核心是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現除了要求科學研究中的價值中立外,還包括了教育立場的中立。他認為教師不應該像先知那樣去煽動和誘導學生的價值取向,而應堅持價值中立。韋伯的社會理論和教育思想受到很多的批評,大量的研究都說明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中是不可能實現絕對中立的。換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無意中會將自己的主觀意志表達出來,并對學生產生影響。然而,中小學生和大學生都處于心智成長期,有些影響可能不利于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于是,問題轉換為:教師在課堂上該如何恰當地講授和表達自己的意見?
銀川這位教師的本意也是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沒有注意到其本人的這些想法是否與教學有關,更沒有意識到這些想法在價值上是否是妥當的,會不會對學生心智產生不好的影響。這就牽涉到另一個更復雜的問題,即個體社會價值的形成。個體社會價值無疑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即使成人之后也幾乎不可能有人能夠具備完備的價值辨別能力,即使是哲學家也不能將價值問題解釋清楚。也許在這位老師看來起這個ID名的學生的價值觀有問題,需要批評,可是其并未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觀并不就代表是正確的或者是主流的。
我們常說的主流價值觀,其實是社會大多數人的價值共識。個體要成為主流價值觀中的一員,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教師在師生關系中居于權威地位,他們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學生除了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和養成價值觀,還與學校之外的社會關系層面上的影響有關。比如他們所接觸的傳播媒體、出版物、非親屬的他人等等,都可能給學生帶來個性化的影響。絕大部分家長和教師之所以不希望孩子追星,是因為他們更清楚明星是現代資本營造出來的“偶像”,并不是真實的個體。教師的教學恰好處在學生心智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尤其需要注意學生的言行中所透露的符號和信息,及時發現學生可能接收的不良信息,引導學生辨別良莠。若老師發現有學生追星,適度引導,使其認識到追星對學習會造成什么影響而不至于狂熱無節制,這是老師應該做的事情。顯然,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是明星粉絲,而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喜好。
- 教師當避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喜好 應注意教育過程中言行舉止
- 返程客流逐步回升約600萬人次,初五、初六地鐵延長1小時收車
- 假期即將結束正適合出門游玩?別慌,冷空氣開始“上班”啦!惠州最低氣溫13℃
- 今起全國雨雪縮減西南地區仍陰雨纏綿 春節假期結束后將迎大回暖
- 未經批準不得提前返校!還沉浸在春節假期當中嗎?廣東高校返校時間定了
- 香港兩大主題公園迪士尼及海洋公園將相繼重開 17日17時可網上預約
- 123萬個520紅包無人領,單個用戶收520紅包最多超200個
- 1.4億張圖像!史上最大人臉識別數據研究顯示不知情隱私泄露情況加劇
- 辭職帶厭學兒子環游中國,父親:已回家過年,真切感受到孩子改變
- 英雄聯盟8萬余賬號被封 封號時長均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