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一債難求”難解 儲蓄國債再現“日光” 業內人士:5月下旬“資產荒”有望迎來緩解-今熱點

              來源:每日商報 時間:2024-05-14 17:15:43

              (記者 苗露)進入今年以來,政府債在個人投資者中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5月10日至5月19日,新一批儲蓄國債正式開售。然而,僅僅是發售第一日,在今年前兩期國債發行時出現“日光”的搶購情形再次發生。


              (資料圖)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受去年國債增發以及地方化債的影響,今年以來政府債融資節奏整體偏緩,市場上“安全資產”較為稀缺。不過,期政策導向已經逐漸明朗。業內人士表示,5月下旬或將迎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供應落地,在監管推進下,專項債發行也將放量,未來“資產荒”有望緩解。

              儲蓄國債搶購熱潮持續 部分網點一小時“搶光”

              年來,隨著存款利率多次下調、大額存款等產品限購后,尋求收益的投資者們紛紛廣開信息渠道,這次看上的是自5月10日開始發售的新一批儲蓄國債。

              今年以來,隨著部分商業銀行跟進下調存款利率,國債利率已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收益率,再加上國債保本保息、收益穩定的特點,讓它備受投資者青睞。

              記者咨詢了某國有大行在杭機構網點的工作人員,對方稱,5月10日一早,就已經有不少網點門口排起長隊,隊列里的顧客均為購買國債前來,最早的客戶可能不到凌晨六點就已經在了。

              財政部公告顯示,第三期和第四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300億元,其中,第三期期限為3年,最大發行額150億元,票面年利率2.38%;第四期期限為5年,最大發行額150億元,票面年利率2.5%。

              從利率上看,此次發行的儲蓄國債票面利率均低于去年同期水。不過記者注意到,與目前國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儲蓄國債仍具備一定優勢。記者梳理了各大銀行官網的相關信息,發現目前四大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三年期定存掛牌利率為2.35%,五年期掛牌利率在2%至2.4%不等。而隨著手工補息、壓降大額存單等舉措持續推進,國有銀行高息存款的后門也已被“補上”。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市場數據監測顯示,3月份國有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均利率為2.369%,五年期定期存款均利率為2.388%,均略低于儲蓄國債利率。

              雖然發行公告顯示發行期為5月10日至5月19日,但事實卻是大部分網點銷售額度均在當日就售罄,有的甚至一小時內就被搶光,重現了今年前兩期的“日光”場景。

              據了解,財政部會同人民銀行將當期儲蓄國債(憑證式)計劃最大發行額按發行通知中規定的代銷額度分配比例,分配給承銷團成員。由承銷團成員統籌規劃銷售網點,合理分配額度,方便投資者購買。因此,盡管是同一天開售,每個銀行網點的國債額度不盡相同。

              “一債難求”仍未解 官方此前表示將增加額度

              對于國債大受歡迎,出現“一債難求”的現象,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在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做出回應。

              李先忠表示,儲蓄國債代表的是國家信譽,保本保息、收益穩定,長期以來受到投資者青睞。從今年3月、4月儲蓄國債發行情況看,總體穩,但確實存在局部的供需矛盾。

              其中,憑證式儲蓄國債通過銀行網點柜面銷售。電子式儲蓄國債則既可以在柜面銷售,也能通過網上(手機)端銷售,銷售額度可以在不同銀行、銀行內不同網點間,以及柜面和網上(手機)端靈活調劑。即使銷售方式與憑證式儲蓄國債相比更加多樣,但依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對此,李先忠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采取適當增加發行規模、提升電子式儲蓄國債信息化服務水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憑證式儲蓄國債的額度分配機制,更好地匹配有實際需求的網點,并研究優化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儲蓄國債發行比例的中長期安排,更好地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銀行“一債難求”背后,市場“資產荒”等話題愈加受機構關注。不少機構認為,受去年國債增發以及地方化債的影響,今年以來政府債融資節奏整體偏緩,市場“安全資產”相對稀缺。

              未來“資產荒”是否會延續?多數機構認為,政府債券供給高峰或即將來臨,將一定程度上改變市場“資產荒”局面。根據國盛證券研報,2024年以來地方政府一般債和專項債分別發行0.57萬億和1.18萬億元,同比分別減少0.22萬億和0.58萬億元,發行節奏仍慢于去年同期,后續有望加速。

              國金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樊信江預測,今年5月國債凈融資或達7500億元,6月考慮特別國債發行或超8000億元,5、6月利率債發行規模達2.4萬億元和2.8萬億元,凈供給達1.5萬億元和1.3萬億元。

              “假設供給在5至6月充分釋放,利率債供給規模約為4萬億元,同比多增2.2萬億元。”安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璐認為,市場的欠配缺口和凈供給缺口基本匹配。據她測算,一季度銀行和保險兩大配置型資金之和的欠配缺口也超過2萬億元。

              責任編輯:

              標簽: 儲蓄國債是什么 儲蓄國債和定期存款的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