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普惠:中國金融普惠化,拓展面向普惠金融受眾服務的范疇
在這一背景下,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唐寧對于新金融與雙創的思考,圍繞著不斷升級的產業結構和持續活躍的資本市場展開。2006年,宜信發明了P2P網貸模式,在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摒棄了伴隨著抵押、考察、研究、審核等一系列繁雜過程的傳統解決方案,使中國金融「普惠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在行業的另一端——財富管理領域,宜信提出了要把過去曲高和寡的高端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服務,通過自身的全球化資產配置能力、全資產類別投資能力,借助先進的資產配置和金融科技工具帶給更多中產階層及大眾富裕階層。
從一個想法到今天千萬億規模的一個產業,客觀的來說,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在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方面的創新,憑借對融資和投資兩個金融端口的賦能,在整個金融普惠化進程中起到了具有關鍵意義的推動作用。把宜信叫做金融科技的「領航者」,毫不為過。而在領航者帶動下,通過金融科技觸發的,一場社會有限稀缺資源的重新配置正在悄然發生:「如果方興未艾的金融科技可以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完善,能夠將閑置的資金送到可信賴的人手上創造價值,就可以將百業和實體經濟帶動起來。而隨著實體經濟發展,價值會源源不斷地產生,那么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機構才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可能。」 未來「雙創」依然是中國最高昂的主旋律,全社會創業創新所帶來的「創造力紅利」將需要更強勁的新金融引擎驅動變現。
在唐寧對中國普惠金融提出的「三步走」總結中,第一步就是小額信貸。無論是城市的中小微企業還是工薪階層,還是農村經濟活躍的農戶、貧困農戶,普惠金融受眾首先面臨的就是資金獲取和信用建立問題。宜信過去十年在中國的普惠金融實踐中無疑為這一領域打開了嶄新的局面。至今仍活躍在普惠金融一線的唐寧更深刻的認識到,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農戶,在「雙創」中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遠不止于資金獲取。因此,宜信普惠的第二步,是拓展面向普惠金融受眾服務的范疇,加強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個人、農戶對保險、理財等金融工具的認知和使用。繼這些重要的其他金融服務提供給中小微企業和個人、農戶之后,第三步,也是普惠金融最為有特點的、跟傳統金融有很大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能力建設,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好管理、展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