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企業 > > 正文

              屏下前攝即將到來,iQOO旗艦還值得購買么?

              來源:壹點網 時間:2021-07-06 11:20:36

              新技術一定會帶動行業的發展,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新技術的“新”,是否與出色體驗掛鉤,在得到市場驗證之前都是一個未知數。

              近期,有消息爆出小米12將會搭載1.92億像素主攝和屏下前攝等配置,對于參數黨來說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拋開高像素主攝這個近兩年的趨勢不談,就單論屏下前攝的商用量產,可謂眾多消費者乃至整個行業都在期待的一件事。

              image.png

              屏下前攝假想圖

              從目前來看,1.92億像素主攝和屏下前攝離量產并不遙遠,或者說已經可以實現。難點在于當這些技術真正應用于手機時,如何在不影響其它方面的同時保證其可用性?在日漸厚重的機身中繼續拓展影像能力是否可行?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新技術一定比老技術更值得選擇么?

               新技術讓人期待,但更適合觀望

              實際上,小米近幾年成功扭轉了消費者對其的刻板印象,通過各種新技術的研發、量產,供應商方案的比例在逐漸下降,自主研發的技術比重日漸增多。從芯片到鏡頭,先不談實際成效如何,至少小米在技術研發方面正在努力嘗試。

              image.png

              小米自研ISP澎湃C1

              假設小米12真如爆料所稱,在主攝像素和屏下前攝實現技術突破,那么有兩個方面是可預見的:一是成本提高價格上漲,二是品牌影響力勢必會再上一個臺階。

              但如果你問我,目前有換機需求,是做等等黨還是就地取材?我更建議你選擇當下技術相對成熟的手機,沒必要做首批新技術的小白鼠。

              根據以往手機行業的經驗,首批量產的新技術可用性往往達不到人們的期望。就拿目前的屏下前攝方案的進度來說,在現有的條件下,這項技術已經能夠達到量產的級別,但在鏡頭透光率以及鏡頭區域的屏幕像素之間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平衡。如果首要保證鏡頭的可用性,那么屏幕局部的像素密度會降低,導致屏幕出現明顯的暗點影響顯示效果;而如果以屏幕顯示素質為主,拍照效果不佳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就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了。

              image.png

              屏下前攝手機示例(僅供參考)

              也就是說,目前屏下前攝的可用性,離我們想象中依然有較大差距。

              現售頂級旗艦,仍為購機首選

              而當下,無論是小米11系列的機型,還是定位與小米相似的iQOO 7,技術相對更加扎實,同時也不乏亮眼的參數。與其觀望小米12的屏下前攝是否可行,實際上不如早買早享受,等到技術成熟再入手也不遲。

              拿iQOO 7來講,這部手機雖然在屏幕造型上沒有實現新技術的突破,但它卻集各項成熟技術為一體,平衡了技術的領先性和可用性,在游戲和充電方面帶來了目前幾乎是最佳的體驗。

              驍龍888、LPDDR5、UFS 3.1,iQOO 7擁有目前旗艦機型標配的性能三件套。與此同時,壓感屏幕技術也為該機提供了全新的游戲操作維度,可用性極強。而談到新技術,iQOO 7同樣對去年首發的120W 超快閃充進行了改進,使得其在體驗方面更加成熟,整個充電過程僅有15分鐘,這在目前,乃至未來幾年在行業中都占據了領先地位。

              image.png

              在前置鏡頭的設計方面,iQOO的屏幕開孔技術也是屏下前攝量產之前的最優解,既不會影響成像效果,且鏡頭所處位置實際上并不會給日常使用帶來影響。換言之,屏下前攝在解決當下的種種問題之前就匆匆量產,無論是從外觀還是鏡頭可用性方面,都難以成為挖孔屏幕的真正替代者。

              image.png

              距離下一代小米數字系列問世,不出意外的話還有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解決行業難題,這并不樂觀。因此,如果你在近期有換機需求,建議你不要再做等等黨,至少在短期內,目前的旗艦機型仍然是市場上更加理性的選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