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企業 > > 正文

              當前視訊!4045名選手亮相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 比拼絕技絕活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09-22 09:39:53

              4045名選手亮相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比拼絕技絕活——

              “國賽”場上,能工巧匠同臺競技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記者 李 婕

              9月16日至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行,4000余名技能健兒同場競技。

               

              作為中國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各路技能高手同臺競技、一展風采,呈現一場看點十足的盛會。

              看比賽:

              大賽項目多、科技感強、觀賞性高

              小心翼翼劃線、鉆孔,保證維修零件精準安裝;巧妙設計道具、背景,將商品完美展示;噼里啪啦,將一行行代碼敲進編程軟件,一個人就是一支團隊……賽場內,選手們緊張專注,在幾天時間內接受一場場速度與專業、耐心與意志的考驗。

              “考驗真功夫!”“不愧是國內最高競技水平!”賽場外,一些慕名而來的觀眾對能工巧匠稱贊不斷。

              從助力智能制造的工業4.0、云計算項目,到顛覆傳統生產方式的增材制造項目、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全媒體運營項目,再到服務美好生活的烹飪、花藝、時裝、社會體育指導(健身)項目……大賽現場濃縮著社會百行千業的發展與風尚。透過它們,既能領略大國重器的匠心打造,也能感受生活場景的技能之美。

              “本屆大賽第一個看點是賽事精彩紛呈,內容新穎豐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說,大賽項目多、科技感強、觀賞性高,在保留傳統項目的基礎上,開拓新領域、新賽道。

              ——賽項“上新”亮點多。大賽共設109個比賽項目,其中,世賽選拔項目與世界技能大賽保持一致,共六大類62個項目;國賽精選項目47個。與第一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國賽精選項目數量大幅增加,重點增加了20個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如全媒體運營、互聯網營銷等,同時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5個專業技術類競賽項目。

              王曉君說,這些賽項對于增強新職業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感、促進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更加符合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趨勢。

              ——熱點賽項數量攀升。哪些賽項參賽熱度最高?互聯網營銷、網絡系統管理、健康照護、汽車維修、電工項目……本屆大賽共有9個競賽項目覆蓋所有省份代表團,比第一屆大賽增加了2倍,說明這些項目應用廣泛、從業人員較多。覆蓋28個以上代表團的競賽項目有78個,占全部項目的71.6%。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于實體經濟。

              一張紙巾有多少種折法?鋸金焊銀的工藝要求有多高?直播“上鏈接”背后需要哪些超能力?刮膩子考驗哪些真功夫?網絡上,技能大賽中技藝和“門道”也持續引發網友的討論。據了解,本屆大賽所有項目均開設“云觀賽”,觀眾可以到現場或直播觀看比賽。此外,一場場絕技展演、技能交流活動也吸引了場內外不少觀眾駐足。

              看選手:

              老中青三代、博士碩士技工同臺競技

              “這么年輕!”比賽現場,常能看見不少稚嫩的面龐。家具制作項目選手李新穎就是其中一位,她剛過完16歲生日,是本屆大賽年齡最小的選手之一。

              最早接觸比賽時,李新穎只覺得好玩,但隨著了解不斷深入,她意識到自己對家具制作的熱愛。作品中零部件尺寸要精確到0.5毫米,每個榫卯都要一絲不茍,她也養成了隨身攜帶卷尺的習慣;日常訓練常常是早上8點前開始,晚上9點多才結束,一個學期也回不了幾次家。“雖然訓練艱苦,但因為喜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李新穎說。

              對全國各地的選手來說,全國技能大賽不僅是一次比賽,更是相互學習、切磋技藝的好機會。本次大賽的4045名選手,經歷各級技能大賽層層選拔,從數十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代表了相關項目的國內最高技能競技水平。

              今年大賽參賽選手有哪些特點?

              看年齡,年輕選手是主體。本屆大賽全部選手平均年齡26.4歲,較第一屆大賽增加4.6歲,30歲以下的選手占67%。其中世賽選拔項目選手平均年齡19.6歲,在一場場角逐中,觀眾可以看到未來世界技能大賽健將的風采。國賽精選項目規定在職職工或者行業從業人員參賽,選手均是各行業頂尖的行家里手,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16歲,橫跨老中青三代的同臺技能比拼看點十足。

              看身份,職工選手更多。參賽選手中職工2189人,占比達54.1%,比第一屆大賽增加7.6倍。23歲的飛機維修項目選手步凡吉,是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最年輕的專業鉚裝鉗工。步凡吉兒時就懷揣航空夢想,到了工作崗位上,從理論到實訓學習、上手操作,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僅用一年時間就成為車間里最年輕的專業主手。他之前就憧憬著在大賽中亮出絕活,這次參加比賽,更感受到“來自國賽的歷練”“未來工作目標和方向更明確了”。

              看學歷,高學歷參賽選手大幅增加。本次大賽參賽選手中,有博士25人、碩士546人、本科1131人。在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數字建造、物聯網、集成電路等相關比賽項目中,都能看到他們身影。“既然選擇成為選手,就意味著選擇了挑戰,不斷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去追逐夢想和成就。”一位參賽選手說。

              王曉君介紹,高學歷參賽選手多數集中在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領域,“表明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對不同學歷層次人才技術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加大。”

              看發展:

              政策加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從新能源汽車、直升機、數控車、重型車輛等比賽設備設施、相關技術保障支持,到選派選手參與相關賽項的競技角逐,再到現場發掘能工巧匠的“好苗子”,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有不少企業的身影。

              本次大賽中,中國石油派出21名選手參賽,與各路技能精英同場競技。“目前集團公司共有近60萬操作技能人才,占員工總量的55%。”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侯占寧說,中國石油堅持將高技能人才培養擺在突出位置,截至目前,已有200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廣大技能人才正在一線生產創新創效中持續創造價值。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無論是一顆小小螺絲釘的打磨還是大國重器的上天入地,無論是傳統手藝的傳承還是現代服務的創新,都離不開技能人才的巧藝匠心。

              人社部數據顯示,經過努力,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30%以上。各行各業的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產服務一線和技術創新前沿,成為引領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背后,是技工教育穩步發展。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551所,其中技師學院532所,高級技工學校307所,技工學校1712所。在校生445萬人,當年招生166萬人,開展職業培訓616萬人次,畢業生120萬人。

              “正是因為堅持就業導向,按照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同時強化校企合作,培養企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最需要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王曉君說。

              這背后,是技能人才發展通道不斷暢通。

              去年,原有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從五級延伸為八級,向上增加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向下增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許多技術工人突破職業“天花板”,當上特級技師、首席技師,一批初出茅廬的學生也打開了事業發展新天地。

              這背后,是技能成長平臺不斷豐富完善起來。

              看技能培訓,“十三五”時期,全國共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近1億人次,一批批計劃和行動給廣大勞動者送去了技能和實惠。看技能競賽,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的中國特色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不斷完善,每年有上千萬人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在學習、訓練、比賽中磨練本領。

              本屆大賽中,有選手在采訪中談道:“通過賽前集訓,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越來越能感受到技能的魅力。”校企聯合、政策加力,更多未來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成長起來,持續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夯實人才基礎。(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李 婕)

              責任編輯:

              標簽: 鉚裝 競技水平 參賽選手 高技能人才培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