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企業 > > 正文

              新資訊: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初具規模

              來源:中國網財經 時間:2023-10-17 11:40:20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北京商報記者從日前舉辦的2023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第五屆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上獲悉,目前,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初步形成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已布局三大類共37個科技設施平臺項目,成為全國集聚程度最高、覆蓋學科領域最廣的區域之一。同時,“科學+城”城市形態更加完善,科學與城市融合發展,以科學家為中心,統籌推進高品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保障,著力構建生態宜居、活力開放的城市風貌。交通、教育、醫療、住房、高品質國際化綜合配套等全方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資料圖)

              在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科技合作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中國創新體系的重要構成,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支撐,承載著代表中國在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使命。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批復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同意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托世界級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若干前沿交叉科技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

              自批復以來,在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的指導支持下,北京市、中國科學院、在京高校等創新主體通力合作、緊密配合,推動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懷柔速度”。

              2017年,首批6個科技設施平臺實現當年立項、當年開工;2019年,中長期規劃落地實施,全面進入建設階段;2021年,開始向建設與運行并重階段轉換過渡,匠心打造“科學+城”美好生態;2022年,29個科技設施平臺土建全部完工,城市框架顯現雛形;2023年,7個科技設施平臺全面進入科研狀態,面向全球開放運行,區域綜合承載力和人才吸引力明顯提升。

              初步形成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據北京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秀玲介紹,“目前,已初步形成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集群,已布局三大類共37個科技設施平臺項目,成為全國集聚程度最高、覆蓋學科領域最廣的區域之一”。

              具體來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作為“國之重器”,已布局落地6個,其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全面運行,面向全球開放預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裝置正加快設備安裝調試,計劃今明兩年全面投入運行;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新獲批立項,力爭今年底開工建設。

              科教基礎設施作為中國科學院科學與教育融合的重要載體平臺,已布局17個,其中首批11個項目正加快設備安裝調試;6個新項目獲批立項,涵蓋生命、信息與智能、空間、地球系統等領域。

              交叉研究平臺作為聚焦學科交叉融合的應用型研究平臺,目前已布局14個,其中5個首批開工項目已全面進入科研運行狀態,8個第二批項目正加快設備安裝調試,此外分子影像探針平臺項目正加快推進立項。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高端科技創新要素正在加快集聚,科學設施平臺開放共享正在提速,協同高效的科學創新生態正在加速構建。

              儲多創新要素疊加,也讓眾多引領性原創成果在這里實現了突破。數據顯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累計產出重要科研成果200余項,形成重大發明專利263項。例如,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加速第一束電子束跨入世界前列;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中心、力學所支撐的系列科學衛星成功發射,自動化所推出仿人五指靈巧手技術等。

              “科學+城”城市形態已顯雛形

              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城”城市形態已現雛形,交通、教育、醫療、住房、高品質國際化綜合配套等全方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堅持‘科學+城’融合發展,以科學家為中心,統籌推進高品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保障,著力構建生態宜居、活力開放的城市風貌。”楊秀玲表示,據介紹,在交通方面,強化對外軌道交通聯絡,已開通京沈客專、市郊鐵路懷密線和通密線3條線路,基本實現與中心城區、重要功能節點的軌道交通連接,最快22分鐘到CBD(朝陽站),80分鐘到核心區(北京北站),正進一步提速加密。同時,內部主干路網基本完成布局,正重點推進跨懷密聯絡道路及重點區域內干(支)路等規劃建設。

              在教育醫療方面,通過新建、合作辦學等方式,吸引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全部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優質學位超過1萬個。懷柔醫院二期建成投用,累計新增床位340張,懷柔婦幼保健院遷建及北大研究型醫院正加快推進方案設計。

              在住房保障方面,打造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國際人才社區、人才公寓等多類型住房保障體系,目前能提供各類現有房源約5000套。

              在綜合配套方面,圍繞設施平臺集中區布局的城市客廳項目正加快建設,融合打造科技研發、科技服務、文化與商業配套、高端酒店與公寓等功能,部分地塊今年年底將具備入駐條件。

              推動設施平臺全面開放共享

              在高水平基礎研究領域,面對人類共同挑戰和前沿科學重大問題上,尤其需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重大科技設施和平臺開展互利共贏的科技合作。

              著眼未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聶常虹介紹,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逐步進入運行后,各方將充分利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的優勢,轉化成產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優勢,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的產出。

              楊秀玲介紹,下一步,北京將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北京力量”。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全力推動懷柔科學中心開放共享。

              責任編輯:

              標簽: 懷柔 科學 北京 平臺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