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云南12個“樣板”農貿市場亮相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1-10-25 09:36:04

              原標題:云南12個“樣板”農貿市場亮相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黎浩

              記者日前從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環境建設指導處了解到,云南省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州(市)、縣(市、區)政府不斷深入推進“管集市”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省共淘汰取締農貿市場62個,新建農貿市場53個,整合搬遷農貿市場13個,提升改造和鞏固規范農貿市場692個。

              翠竹灣農貿市場

              據介紹,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澄江市、開遠市等縣(市、區)政府對一批基礎設施老舊、周邊環境衛生臟亂的農貿市場進行拆除重建和提升改造,極大提升了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基本實現了農貿市場凈化、美化、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五化”目標。12個拆除、新建效果比較明顯,在全省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貿市場正式亮相。

              昆明市五華區江北農貿市場始建于1994年,至今已使用近30年,原市場磚墻部分老化開裂,電線多處老化,房屋多處破損,已經多次修復,仍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市場共投入改造建設資金2000余萬元,改造后的市場硬件明顯提升,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標準化市場。

              昆明市盤龍區金康園標準化農貿市場位于盤龍區聯盟街道金江路,針對該市場鋼架結構、彩鋼瓦等設施嚴重老化等問題,市場開辦方自籌資金410余萬元,對市場進行了硬件提升和智慧化改造,硬件提升后的市場區塊劃分清晰,攤位分布整齊有序,空間整潔敞亮,智慧化改造后的市場可以實時顯示商戶所售商品名稱、價格,公示商戶證照等信息,便于經營戶經營,有利于市場開辦方管理。

              福保農貿市場

              昆明市官渡區福保農貿市場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六甲街道民青路,為全面提升市場設施水平、環境面貌和服務功能,六甲街道對原市場進行提升改造,總投資490余萬元。提升改造后的市場消除了周邊臟、亂、差現象,能夠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昆明市呈貢區幸福小區集貿市場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原建筑結構為一層活動板房大棚市場,軟硬件設施老化,服務功能滯后,無法滿足周邊居民需求,市場產權方柏枝營社區自籌800余萬元對市場硬件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解決了周邊社區農戶自產農產品銷售的問題。

              玉溪市澄江市翠竹灣農貿市場經過20多年的經營使用,市場大棚玻纖瓦老化嚴重,且承重鋼結構柱子及屋面鋼結構網架均出現大面積生銹腐蝕的現象,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澄波社區自籌資金1000余萬元對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市場軟硬件水平大幅提升,為居民提供了一個整潔、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紅河州開遠市對現有城區市場采用引入第三方投資和自籌資金的方式,統籌投入資金近1億元,對城區10個集貿市場全部進行了提升改造,同時加強市場規范管理,較好地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的環境臟亂差、經營設施簡陋、信息化水平低、運營管理模式落后等問題,實現了“顏值”“內涵”雙提升。

              幸福小區集貿市場

              紅河州建水縣新城市場位于建水縣臨安鎮覲光街,原市場硬件設施老化,攤位雜亂,占道經營情況突出,韓家社區于2020年9月啟動提升改造工程,工程嚴格按照大棚市場提升改造建設標準進行施工建設,共投入改造資金446萬元。2021年5月新城市場被評為建水縣“四星”農貿市場。

              普洱市江城縣騰達集貿市場因經營時間較長,原市場設施老化,市場開辦方自籌資金250余萬,政府幫扶70余萬元,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市場環境干凈整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經營有序、管理規范,達到了凈化、美化、規范化的要求。

              德宏州芒市宏利市場劃行歸市不到位、熟食攤位無“三防”設施,存在“臟、亂、差”等現象,市場開辦方于2020年11月投資970余萬元對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市場從傳統的農貿市場轉變為現代智能化農貿市場,有效解決了食品溯源、短斤缺兩、智能電子支付等一系列問題,切實提升居民的便利性和消費體驗。

              臨滄市鎮康縣南傘文明新村農貿市場此前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市場排水排污系統不暢等問題,鎮康縣投入356.32萬元資金對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改造后的市場達到“有設施、明標價、常規范、嚴秩序、優環境”的管理規范要求。

              臨滄市云縣新興街農貿市場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因使用年限過長,基礎設施老化嚴重,且原市場排水設施設計和經營區域規劃不合理,市場“臟、亂、差”現象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市場開辦方多方籌集資金拆除重建市場,重建后市場硬件設施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改善了經營環境和消費環境。

              昭通市大關縣南門街農貿市場此前“臟、亂、差”問題突出,當地政府于2020年10月投入資金300余萬對市場進行提升改造,除原有攤位所有權不變外,其余設施如市場大門、地板、墻面、線路、地磚、公共廁所等全部新建。改造升級后的市場硬件設施大幅提升,商品擺放整齊,攤位分布規范,環境干凈整潔,居民消費體驗明顯提升。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