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經濟觀察】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經營者該注意啥?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時間:2021-11-02 05:46:00

              【經濟觀察】

              原標題: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經營者該注意啥?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召奎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一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專門法律。該法與民法典、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共同編織成一張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網”。

              當前,人們在日常消費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不可避免要將個人信息留存于各類經營者和組織機構。由于對保護個人信息的責任意識不強、保護措施不足,加之一些經營者受利益的驅使,導致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被泄露事件層出不窮,令人觸目驚心。

              近年來,消費者反映比較突出的個人信息問題主要集中在手機APP過度索權、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泄露、非法推送商業信息、大數據殺熟以及敏感個人信息的非法處理等方面。

              例如,2019年2月,一家面部識別公司發生大規模數據泄露,680萬條包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碼、性別、家庭住址和照片等個人信息遭泄露;2020年5月,江蘇淮安警方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某銀行員工以每條80元~100元的價格,將銀行卡使用人的身份信息、電話號碼、余額甚至交易記錄售賣謀利,涉及個人信息5萬余條。

              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后,上述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遏制。該法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濫用人臉識別技術等,并加大了對侵犯個人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

              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也督促經營者,切實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深入學法、尊法守法,依法完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

              具體來講,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后,經營者應做到: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應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保證消費者知情,并征得消費者本人同意;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向消費者推送商業信息;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限制在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和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嚴格限制對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小區、經營場所不能強制業主或者消費者進行人臉識別;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要合法,杜絕大數據殺熟等行為;大型互聯網平臺還要注意履行特殊義務,當好個人信息保護“守門人”。

              同時,廣大消費者也要積極學習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養成“非必要不提供個人信息”的良好習慣。當自身個人信息權益受到侵害或者發現經營者存在違法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的,要主動向個人信息保護管理部門或者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舉報,提供案件線索和相關憑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