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告別鑼鼓喧天 保險業2022年“開門紅”戰役遲到了

              來源:界面新聞 時間:2021-11-04 16:28:21

              作為保險公司每年的重頭戲,“開門紅”今年來得比往常要晚一些。

              “往年在十一月中旬就會推出‘開門紅’,但今年目前還沒有什么消息?!币患掖笮碗U企二線城市的保險代理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開門紅”一直是保險公司每年奠定下一年銷售額的大事件,也是不少代理人每年業績的重要來源,是“爆大單”的好機會。

              “一般年底客戶資金回籠,會有再投資的計劃。這時候,‘開門紅’作為保險公司讓利的手段,限量推出一些短期產品,可以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也能給銷售團隊新一年‘提氣’”。上述代理人說。

              “開門紅”戰役喧囂不再背后原因何在?

              今年10月,中國人壽最早打響“開門紅”戰役,推出三款產品,包含年金險與兩全險。與繳費期5年,返還期10年甚至更長的普通壽險相比,“開門紅”年金險一般“交3保8”或者“交3保10”,資金靈活性得以提升。今年中國人壽將年金險的最高投保年齡提升2歲至72歲,并增加一款針對60-75歲老年人群的產品,在以往甚少被觸及的老年市場尋求突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友邦人壽和平安于11月啟動“開門紅”;新華保險預計12月啟動“開門紅”;中國太平和中國太保的“開門紅”方案仍在討論中,尚未確定時間和計劃。

              來自監管的壓力是今年“開門紅”季略顯安靜的原因之一。

              2021年7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規范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落實情況的通報。該通報點名了21家人身險公司,并列明其存在的三大問題。

              在通報中,銀保監會指出目前激進發展模式仍然存在,部分人身險公司仍然延續粗放經營模式,靠激勵政策短期內獲取業務規模高速增長。在本問題中,還特別提到了“開門紅”。有專業人士稱,該通報是為了引導各壽險公司在今年“合規開門紅”。

              2021年業績下滑也使不少保險公司暫時沒把2022年“開門紅”列入日程。

              剛發布的各公司三季報顯示,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壽險、人保壽險和太保壽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5534.37億元、1365.62億元、3645.35億元、779.36億元、1817.96億元,除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實現小幅增長外,其余三家險企的保費收入均呈現下降的態勢,人保壽險、平安壽險和太保壽險的降幅分別為5.1%、3.4%、2.4%。

              業績疲軟的背后是代理人流失,代理人是保險公司銷售額的核心增長引擎。

              據三季報數據,今年以來,中國人壽銷售人力較去年減少40.6萬人;平安個人壽險代理人70.6萬,較去年下滑31%。而在以往,每年第三季度都是增員的高峰期,為第四季度業績沖刺儲備“彈藥”。在代理人隊伍改革和銷售渠道革新尚未完成的時刻,代理人人數的下滑意味著市場抓手的減少,由此帶來銷售萎縮。

              消費者的變化也讓“開門紅”市場不復往日火熱。

              一位三線城市的保險代理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往年‘開門紅’可以引來幾十萬、上百萬的成交,但是由于這兩年疫情影響和實體經濟不景氣,老板們手里的錢忙著周轉,沒什么閑錢可以投資?!?/p>

              在80、90后成為保險消費主力人群的大趨勢下,“開門紅”的吸引力也在減弱。

              “買保險主要看自己需要什么,以及條款內容到底是什么。”一位90后互聯網公司員工表示:“如果是理財的話,現在理財手段這么多,沒必要犧牲靈活性,且保險公司的利率并不沒有太大吸引力?!?/p>

              盡管業內普遍對“開門紅”的銷售狀況持悲觀態度,但是招商證券在《保險行業2022年開門紅展望》中指出:今年的銷售環境好于去年,在共同富裕下,年金險和終身壽險的特殊功能有望得到發掘,財富管理大遷徙背景下保險類金融資產亦有望分流資金。

              “開門紅”魔力消退,保險公司謀轉型

              當轉型成為保險行業的共識,“開門紅”的魔力逐漸消退,未來險企的戰場將聚焦在人才和附加服務上。

              今年以來,多家保險公司推出人才計劃,例如太保人壽的“CA企業家計劃”、 泰康人壽的“健康財富規劃師”、 太平人壽的“犇計劃”等,旨在招募培養面向中高凈值客戶的高素質代理人團隊,并向其賦能,讓他們成為客戶的長期“管家”,進而增強客戶粘性和客單價。

              提高人均產能,告別人海戰術,將成為各大公司不斷努力的方向。

              “之前每年‘開門紅’前都會大規模增員,不管人員素質,只要來就可以。”前述三線城市保險代理人表示,“但今年公司的重點放在轉型和升級上,對新代理人的要求變高,對長期不開單的代理人進行清理。我自己也成立了財富工作室,往客戶的全周期顧問發展?!?/p>

              “‘開門紅”這個延續幾十年的玩法肯定不會說不搞就不搞了,但是對于走精英代理人道路的顧問來說,’開門紅對業績的影響會越來越小。她說道。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