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安信:眾多農產品呈現漲價趨勢 關注拉尼娜對全球天氣和農作物生產的影響

              來源:安信證券 時間:2021-11-08 10:27:54

              正文

              我們繼續維持資產荒下的結構牛為A股當前中期趨勢的判斷。短期市場仍然處于布局期,市場需要等待國內經濟刺激政策預期明確、中美關系出現明顯改善、全球疫情出現明顯緩解等關鍵信號的出現才能真正開啟一輪新的中期行情。我們同時注意到,本周美聯儲Taper如期落地,態度溫和,為市場接下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經濟政策方面,一些積極信號陸續出現,正為市場下一階段的上漲積蓄力量。我們依然建議投資者積極把握市場震蕩環境中的布局機會,結構主線圍繞“寧組合+CPI”,重點把握三條線索:①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景氣長賽道(中長期持續看好);②CPI漲價鏈(提價個股帶動板塊短期機會);③元宇宙等產業新方向。重點關注行業:風電、新能車(鋰電池、汽車零部件)、食品飲料、農業、光伏、半導體(高端芯片/設備)、軍工等。主題關注元宇宙、碳中和。

              1、震蕩蓄勢,積極信號開始顯現

              在此前的策略報告中,我們將當前市場定義為震蕩布局期,我們指出要很快開啟一輪新的中期行情可能性不大,當前市場仍然需要等待美聯儲Taper落地、國內經濟刺激政策預期明確、中美關系出現明顯改善、全球疫情出現明顯緩解等關鍵信號的出現。本周第一個關鍵信號出現:美聯儲Taper如期落地,態度溫和,為市場接下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而經濟政策方面,一些積極信號陸續出現,正為市場下一階段的上漲積蓄力量。

              1.1靴子落地,態度偏鴿,美聯儲溫和Taper時代開啟

              北京時間周四(11月4日)凌晨2:00,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宣布從本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每月減少100億美元國債和50億美元MBS的購買,之后可能將保持類似的降幅,但也會根據經濟前景做出調整,按照這一速度,預計將于2022年年中完成Taper。盡管市場對2022年美聯儲加息有強烈的預期,但鮑威爾表示此次縮減購債并不是加息的直接信號,市場加息預期有所降溫。

              靴子落地,美股上漲

              在我們此前的報告中,我們曾多次強調Taper對于市場影響有限,難以再現2013年5月的“縮減恐慌”情形。事實上,美聯儲最終的表態比預期的更為鴿派,這使得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后,市場反應積極,標普500指數在美聯儲聲明公布后轉為上漲,并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后對記者發表講話后擴大漲幅,收漲0.65%,同時道指上漲0.29%,納指上漲1.04%,齊創歷史新高。

              Taper啟動之后,更重要的是后續加息預期變化。

              投資者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押注主要受到通脹上行的支撐。從FOMC近三次會議紀要來看,6月與9月各方面的表述幾無差別。而在本次美聯儲貨幣聲明對通脹的描述中出現軟化:1)從9月的通貨膨脹在上升,但主要反映了臨時性因素(transitory factors)轉變成預計將是臨時性的因素(factorsthat are expected to be transitory);2)此外,本周決議增加一段“疫情和經濟重啟的因素引發了供需失衡,導致一些部門的價格大幅上漲。”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此做出解釋,目前美聯儲基準的判斷是隨著疫情平息,供應鏈瓶頸疊加通脹都將會在2022年緩解,通脹大致會在明年二、三季度回落。通脹上行的驅動因素仍然主要與疫情造成的暫時混亂有關,特別是停工對供需關系的影響、經濟重新開放的不平衡以及病毒本身的持續拖累。鮑威爾還指出,“供應限制比預期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但像大多數預測機構一樣,我們繼續認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將適應供需失衡局面?!?/p>

              本次會議開始前,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普遍抱有較強的預期,押注美聯儲可能會在2022年加息2到3次。根據2021年6月和9月公布的議息會議點陣圖資料不難看出,預計2022年至少加息1次的委員有9位,比此前增加了2位,市場預期增加1-3位。

              然而本次會議更偏鴿派,極力淡化市場加息預期。對于加息問題,鮑威爾表示縮減購債的時機對加息沒有直接信號意義,只有若看到有跡象表明通脹路徑或長期通脹預期“正在大幅且持續地超出與我們目標一致的水平”,將動用包括加息在內的政策工具來保持價格穩定。我們跟蹤的FedWatch數據顯示,議息會議之后,至2022年9月加息1次或不加息概率明顯回升,加息2-3次概率則有所回落。

              全球流動性拐點出現

              美聯儲公布溫和Taper的決定后不久,英國央行也做出了按兵不動的計劃安排,維持基準利率在0.1%不變,維持資產購買總規模在8950億英鎊不變,維持企業債購債規模在200億英鎊不變。本周三,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表示,由于通脹率仍然較低,歐洲央行明年不太可能提高利率,否認了市場認為在明年10月將采取行動的猜測。不過,盡管美、英、歐等發達經濟體央行表態鴿派,但從全球來看流動性觀點已經出現。例如英國央行針對加息預期表示,在評估了就業、通脹等經濟數據之后,未來幾個月加息將是必要的,以確保通脹持續性地回到2%的目標。加拿大央行也在10月底宣布徹底結束量化寬松,該央行還暗示,最快將于2022年4月開始加息。基斯坦、匈牙利、巴拉圭和巴西這4個新興經濟體的央行近一周也相繼提高利率。隨著經濟的逐步恢復,全球大放水即將落幕。

              1.2、經濟政策傳遞積極信號

              央行加碼逆回購安撫市場,長債收益率明顯下行

              上周策略報告中我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國債收益率易降難升,本周獲得市場驗證。央行繼月初罕見加量逆回購之后,本周五再度加碼逆回購至千億水平,保持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平衡,進一步安撫市場流動性信心。同時,美聯儲Taper溫和落地,英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疊加商品期貨高位回落后通脹預期下降,本周國債長端收益率明顯下行,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再度降至2.9%下方。

              積極影響:流動性擔憂回落,市場繼續處于偏寬松狀態。

              制定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提振工業經濟運行

              本周李總理在主持召開發展壯市場主體工作座談會時提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市場主體。當前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1億多市場主體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底氣、韌性所在。要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困難,制定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采取措施提振工業經濟運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影響: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等經濟刺激政策正在醞釀,有望為市場帶來新的利好。

              監管部門頻頻釋放房地產信貸環境改善的信號

              10月15日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由于近期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開發貸款收縮行為;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對“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存在一些誤解,使原本該合理支持的項目得不到貸款,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房企資金鏈緊繃。

              面對金融市場的短期過激反應,金融管理部門及時予以了糾正。9月底,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指導主要銀行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部分地區和部分銀行中,房地產貸款正在“大方向沒有改變”的前提下,視具體情況進行一些微調與修正,而在這一過程中更強調對“合理的資金需求”的滿足。

              積極影響:有利于降低系統性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拉動國內市場轉型升級

              11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準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十國開始生效。

              RCEP致力于消除相關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推行規則統一的大市場,從而能夠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推動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人員的自由流動,我國企業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藥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積極影響:創造更多貿易機會,助力中國智造和消費轉型升級。

              2、三條線索掘金結構牛

              我們認為當前結構主線應該圍繞“寧組合+CPI”,重點把握三條線索:

              ① 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景氣長賽道(中長期持續看好)

              隨著Taper節奏明朗化,市場對于分母端的憂慮得以緩解,配置重點更聚集于分子端表現。展望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經濟周期大概率將處于底部階段,分子端仍能維持高業績高增速的品種將更顯稀缺性及配置價值,我們維持對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景氣高端制造作為基礎配置的判斷不變。

              ② CPI漲價鏈(提價個股帶動板塊短期機會)

              近期受成本上漲推動和季節性影響,多家食品企業及終端蔬菜價格提價上漲,PPI與CPI裂口已迎來收斂修復階段,在此背景下,我們建議收縮“PPI鏈”,增配“CPI鏈”。把握提價個股帶動的板塊短期機會。

              ③ 元宇宙等產業新方向。

              元宇宙等新興產業方向近期催化不斷,疊加當前市場處于業績空窗期,元宇宙等主題有望獲得資金關注。

              同時關注受益于缺芯及上游價格壓力緩解從而底部反轉的汽車及零部件板塊的機會。

              2.1、“寧組合”:新能源仍是最具確定性的高景氣賽道

              寧組合方面,展望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新能源仍是最具確定性的高景氣賽道,且短期尚有催化。一方面,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進一步超預期。除產業自身處于滲透率加速提升期外,隨特效藥落地進度加快及近來馬來西亞疫情好轉,缺芯現象得到邊際改善,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促進下游新能源車產銷表現,尤其可重點關注受益于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有望實現業績底部反轉、且尚處歷史估值低分位的汽車零部件板塊。

              另一方面,政策不斷加碼推進新能源發電體系的建設投資。我們復盤了歷次電荒后的電力投資表現發現:自2000年以來,我國曾遭遇四次波及范圍較廣的“電荒”,分別在2002-2004年、2010-2012年、2018年以及近期(2021年),背后均有周期因素影響推動,即電力投資周期與用電需求周期存在一定錯配。更重要的是,在歷輪電荒過后,我們都能看到電力投資意愿的明顯提升,反應為電廠發電設備容量同比增速這一指標相對電力消費增速的延后上行。

              前期基于下游需求側電力化進程大幅提速,供給端火電成本上行且頻頻參與調峰導致供給不足、新能源發電體量尚小且并網消納問題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電力供需緊平衡問題突出。參考歷次電荒后的表現,我們認為中期內綠電系統投資意愿和力度均有望加大并超預期。此外,基于新型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預計儲能相關投資亦將同步超預期上行。

              10月以來,我們已能看到碳中和相關政策的頻頻催化: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10月26日《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發布進一步細化、強化了雙碳目標下關于新能源發電體系建設的相關指標及任務,明確關于光伏、風電、水電、儲能裝機容量目標及時間點: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分別新增水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左右;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左右,省級電網基本具備5%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本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進一步強化綠電在未來能源系統中的主導地位,限制2025年全國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提出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要求,“十四五”期間完成2億千瓦,增加系統調節能力3000—4000萬千瓦,以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據北極星電力網統計,近期吉林、山東、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6省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陸續啟動,累計裝機容量超31.75GW,計劃投資總額超961億元,拉開1億千瓦風光項目序幕。

              產業方面各賽道也在快速發展。風電方面,降本增效處于加速進程,大型化趨勢明顯,投標報價創下歷史新低,而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5000萬千瓦的海風大基地開發方案,更是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對于風電的裝機預期。光伏方面,即使硅料價格持續處于高位,但在政策推動、市場化自發高投資意愿背景下,光伏行業下游已經出現了顯著積極的態度變化:1)中游組件順利實現提價;2)三季度以來行業排產持續超預期。3)今年以來下游電站IRR雖然有所下降,但仍有5-6%左右的收益率水平,依然好于目前很多另類投資收益率,且接受度也在提升通道中。推演到明年,隨著硅料產能逐漸釋放,硅料價格下降,整體行業明年有望進入量的爆發階段,基本面具較強改善預期。在此背景下,我們持續看好新能源發電板塊的高景氣表現。

              2.2CPI漲價鏈:關注食品和農產品板塊

              2.2、1.CPI鏈漲價效應明顯

              眾多農產品呈現漲價趨勢

              近來“CPI鏈”漲價效應明顯。受上游石油煤炭等價格上行影響,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態勢明顯,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數據,1-9月份國產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和復合肥平均出廠價每噸分別達2279元、3186元、2568元和2696元,同比分別上漲25.2%、30.1%、23.7%和21.3%,大幅推升了農戶種植成本及下游農產品價格。年初以來,大豆、棉花、小麥等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目前仍然維持高位水平。此外,近期受季節效應消費增加推動,豬肉價格迎來快速反彈,截至11月5日,生豬22省平均價高達16.1元/千克,周環比增1.1%,相對10月初10.8元/千克的低點漲幅高達50%;而由于前期雨水較多影響蔬菜生產、存儲,加上季節性效應推動,蔬菜價格也迎來快速上漲行情,截至11月6日,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周環比增3.6%,月同比增46.3%。而近期商務部發文《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更是加劇了備貨潮熱度,推動CPI鏈的上漲行情。

              關注拉尼娜對全球天氣和農作物生產的影響

              根據IRI ENSO預測,10月上旬Nio-3.4指數為-0.6oC,這意味著拉尼娜現象已經開始發展,IRI預計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間,有87%的幾率發生拉尼娜現象。近日,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繼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結束后(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將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2021年為“雙拉尼娜年”。他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

              農產品在種植階段最為擔憂的因素之一便是天氣異常所造成的減產,包括不合時宜的氣溫、降水、風力等,而市場關注最多的氣象問題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影響。從歷史上看,拉尼娜導致的太平洋上空大氣環流異常將影響全球氣候,往往導致全球大豆、玉米、小麥、水稻的單產下降。因此,今年這個“雙拉尼娜年”,氣候異常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需要持續關注。

              種業迎來政策利好,步入景氣周期

              糧價高景氣帶動下,作為后周期的種業板塊同樣將步入景氣周期,尤其今年玉米制種受天氣影響減產,且庫存處于低位,利好后期玉米種子企業提價預期及景氣表現。與此同時,政策紅利頻頻釋放, 2021年下半年至今,國家對種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升溫,多項政策持續催化,如7月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8月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修正草案)》,旨在加速推動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及生物育種技術產業化,防范低效率同質化競爭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9月以來,部分政策文件落地實施的預期不斷加劇,9月8日,農業農村部發表文章中表示《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即將下發,10月1日起,新品種審定方案開始實施,均表明國內種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政策紅利周期。在景氣周期+政策周期共振下,我們持續看好相關板塊的后期表現。

              2.2.2、消費龍頭提交行情時間和空間有多少?

              在10月24日的策略報告《資產荒結構牛,高景氣方向繼續》中,我們分析了國內外商品價格變化情況,提出漲價壓力向下游傳導正在提速,并提示下游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近兩周,部分食品、啤酒、家電等消費板塊個股表現搶眼,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公司的提價行為和提價預期;另一方面在于,滯漲預期下市場具避險情緒,而消費板塊經前期大幅調整后估值回落,配置價值開始顯現。短期看,隨著行業龍頭企業提價落地,提價或進一步在行業內擴散,有望帶動板塊反彈;結合16-18年情況,個股往往有15%左右的上漲表現,持續時間在10-25日左右。中期看,漲價有望緩解企業成本端壓力,但從產品提價到業績兌現往往需要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股價未來的上漲空間則取決于業績兌現情況。

              成本端壓力顯現,國內外消費龍頭掀起漲價潮。年初以來,以大豆、大麥、豆油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同時,玻璃、PET、瓦楞紙、鋁等包裝材料,以及運費價格也有所上行;先進先出法下,隨低成本原料庫存消耗完畢以及供應合同的修訂,下游消費品企業的成本壓力逐步顯現。從A股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調味品、飲料、休閑食品等板塊三季度毛利率水平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在成本推動下,近期多個國內外消費龍頭宣布漲價計劃,包括洽洽食品、海天味業、恒順醋業、聯合利華、寶潔公司等,并帶動股價出現一輪快速上漲。我們認為,對于部分消費品龍頭企業而言,其產品需求相對穩定、在行業內定價權更強、消費者接受度更高,價格的平穩上調對產生的需求負面影響或相對有限,同時有效緩解成本端壓力,從而帶來盈利改善預期。隨著行業龍頭企業提價落地,漲價或進一步在行業內擴散,有望帶動板塊短期反彈。

              我們進一步復盤了16-18年成本推動的消費品漲價潮期間的消費板塊市場表現:16-18年,國內供給側改革疊加全球經濟復蘇,大宗商品以及農產品價格出現一輪快速上漲,16年,南華農產品價格指數全年上漲20.6%,工業品價格指數全年上漲60.7%。成本端壓力和產品提質升級的背景下,以調味品、休閑食品、啤酒為代表的消費品企業開啟一輪漲價潮:安井食品分別于17年12月、18年9月底和12月中旬分別對火鍋料和肉類產品提價;安琪酵母于16年1月和5月對部分酵母產品進行提價;海天味業在17年1月提價,幅度約5%;涪陵榨菜于16年7月和17年2月對部分產品提價,幅度8-17%;康師傅、統一等飲料龍頭再在18年初對部分茶飲和果汁提價;洽洽食品于18年7月對部分瓜子品類提價,幅度為6%-14.5%。啤酒企業從17年底-18年開始進行主要產品系列的全國性普調。

              短期看,產品提價對公司及板塊股價表現往往有明顯的提振作用。個股層面看,產品提價將帶動個股價格短期快速上漲;板塊層面,龍頭帶領下,提價預期在行業內部擴散,催生出板塊行情。從16-17年的情況來看,產品提價后,個股往往有15%作用的上漲表現,持續時間在10-25日左右;板塊表現跟隨個股,持續時間相近。

              中期看,從產品提價到業績改善往往需要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經過16年下半年-17年初的的一輪提價潮,食品飲料板塊業績增速在17年下半年出現一輪明顯改善;17年Q3,食品加工與飲料制造板塊單季度業績增速分別提升至70.2%和23.0%,較16年Q4提升55.7%和23.0%。從個股層面,產品提價到業績兌現大約需要2-3個季度,同時股價迎來戴維斯雙擊。此外還需注意到,17年后原材料價格見頂回落,消費需求整體呈現復蘇,消費板塊同時受益于成本回落、需求回升以及價格上漲,從而帶動業績出現大幅改善。

              總結而言,結合16-18年情況,短期看,隨著行業龍頭企業提價落地,提價或進一步在行業內擴散,有望帶動板塊反彈;個股和板塊往往有15%左右的上漲表現,持續時間在10-25日左右;當前仍可進一步尋找漲價擴散的方向。中期看,漲價有望緩解企業成本端壓力,但從產品提價到業績兌現往往需要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股價未來的上漲空間取決于業績兌現情況。若業績得以成功兌現,則有望迎來第二輪行情。

              2.3、元宇宙:科技巨頭布局引發高關注,業績兌現尚需時日

              元宇宙為互聯網發展史上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最終形態,為與現實規則互通的虛擬世界,亦是互聯網立體化生命化的體現。革新型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帶來一次次的技術革命:第一代互聯網革命由計算機的普及觸發,帶來了PC互聯網,主要實現的為網絡向人的信息單向傳遞,網絡接入的時間地點也有所局限;第二代革命得益于4G技術的驅動,在此之下移動互聯網加速發展,網絡接入更為靈活便捷,同時產生了社交、游戲、購物等多種網絡應用形態,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雙向信息傳遞,互聯網用戶同時成為信息的提供方以及接收方。當前,5G等技術發展下,革新正在孕育,元宇宙成為新一代技術革命的形態,其實質是一個多維的、更生命化的互聯網形態。與第一代的信息傳輸、第二代的二維信息平臺有所區別,元宇宙更接近于三維信息化虛擬世界的概念,基于XR、腦機等硬件入口,5G、算力、算法的基礎設施,區塊鏈等底層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內容、合作方共六大組件,打造具備“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文明”八大特征的數字宇宙,其與現實世界有所平行,但又與現實世界規則互通??萍及l展的潛力無限,發展的最終形態亦時有超出人們可想?;诋斍皶r點,我們難以給出元宇宙最終形態的一個準確具象化描述,但高沉浸、立體化、虛擬化、與現實運行規則互通或為其較為顯著的特征,區塊鏈、NFT等在其中也將扮演較為重要的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在客觀層面一定程度上推動人類社會對虛擬化的再認識、再接觸與再接受,元宇宙概念板塊在社會意識形態初步形成的條件下開始受到更多關注。2021年上半年,在Roblox上市、字節跳動收購Pico等多個與元宇宙相關的重要事件下,相關概念板塊獲投資者較大關注。10月末,Facebook宣布改名為Meta,元宇宙板塊大漲,截至11月5日,Wind元宇宙概念指數收盤價達2373.93,較10月28日水平上漲逾13%。元宇宙板塊上漲的背后,既有短期層面投資者關注度集聚引發的股價快速拉升,亦有互聯網行業新戰略前景布局下的中樞穩步向上。

              短期來看,業績空窗期下,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產業風向,事件刺激更易引發概念關注度急劇上升。進入11月,A股市場業績三季報已披露完成,市場步入業績空窗期,在投資者探索新投資線索的過程中,較為重大產業事件的發生對其關注的擾動將更為顯著,近期元宇宙板塊的大漲或有此方面的原因。實際上,自2020年起國內科技巨頭對元宇宙已有初步關注與探索:2020年4月,華為春季發布會上正式展示基于“河圖技術”的AR地圖應用;2020年12月,騰訊刊物《三觀》中,馬化騰提出“全真互聯網”的概念;2021年6月,米哈游投資“社交元宇宙”Soul;2021年8月,字節跳動收購VR企業Pico;2021年9月,中青寶宣布將推出模擬經營類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2021年11月,華為發布基于“河圖”這一虛實融合技術的AR交互體驗App“星光巨塔”。在國內科技企業的頻頻動作下,投資者對元宇宙相關的關注開始逐漸積攢。2021年10月末,Facebook正式宣布更名為Meta,并開啟戰略轉型,直指元宇宙為下一個前沿,之后將以元宇宙為先。全球科技巨頭的強勢宣告及激進做法為元宇宙這一已攢有潛在關注的賽道點燃火引,成為近期元宇宙板塊大漲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新能源等賽道熱度過大導致其估值持續走高,部分投資者亦開始搜尋具備未來成長潛質的相對“便宜”的板塊,這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元宇宙板塊關注度的提升從而導致行情相對走強。

              長期來看,元宇宙或為未來互聯網領域又一全新的流量入口,國內層面或將受益于數字基建的時代背景。Web2.0中,基于“人→人”的二維信息平臺,社交、購物、游戲等網絡應用的開發及競爭形態目前已相對充分。元宇宙作為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生態集成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形態,將打造全新的Web3.0世界。在此三維的虛擬數字世界中,互聯網話語權以及產業鏈地位或迎全新定義,元宇宙將成為行業又一全新的流量入口。在關乎未來元宇宙時代巨頭的終局之戰下,各大科技企業紛紛搶灘布局不足為奇,且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未來元宇宙的準備及發展也將持續推進。同時,伴隨著近年來我國科技實力漸強和當下及未來5G、云計算等數字基建的堅定推進,有別于第一代以及第二代互聯網技術革命中我國科技企業硬件落后的情況,在Web3.0時代,我國科技企業也將充分積極參與元宇宙的巨頭之爭。因此,長期層面,元宇宙或成為我國科技企業未來的重要戰略方向,相關板塊中樞或在技術可行性穩步提升以及構想成熟度不斷完善優化的條件下逐漸整體上移。

              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元宇宙尚屬于戰略層面,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業績支撐或仍需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才能得以體現。整體上看,其由基礎設施(5G、算力、算法)、底層技術(區塊鏈、數字孿生、引擎)、硬件入口(XR、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內容、合作方六大組件構成。根據Gartner 2021年技術成熟度曲線,部分人工智能相關的新興技術目前尚處于技術萌芽期,而被視作未來有望在元宇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NFT如今也仍在期望膨脹期而未到穩步爬升階段,以上技術達到生產成熟仍需要一段時間。在技術基礎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元宇宙的發展實質尚處于初期階段。

              元宇宙是新時代下互聯網的全新宏偉藍圖。未來,在相關技術穩步發展突破、用戶層面成功培育下,其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將逐漸滿足完善,我們有望迎接元宇宙時代的到來。在對于互聯網發展前沿的設想下,繼Facebook、字節跳動、騰訊、華為等后,未來有望看到更多的科技企業啟動元宇宙布局,預計相關板塊走勢或將呈現出重要事件沖擊下的階段型行情,短期向上后回落的多寡將取決于彼時相關技術的成熟程度。其中,受限于技術發展、用戶培育的進程以及監管的不確定性,整體中樞的提升預計仍將較為緩慢。

              元宇宙當前尚偏向于長期層面的戰略藍圖屬性,中期層面在優先關注科技巨頭企業外,建議從技術發展實現“易→難”以及用戶端落地先后性的順序對板塊中的具備先進研發的優勢企業予以關注:

              技術發展層面:重點關注硬件入口方面的XR、可穿戴設備等板塊;

              應用落地層面:重點關注游戲、社交板塊。

              3、市場內部特征觀察:成交量連續四周回升

              市場成交量連續四周回升,日均成交額達1.12萬億。本周上證綜指,中小100,創業板指,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萬得全A的流通市值換手率分別為1.35%,1.51%,4.56%,0.62%,0.94%,2.06%,1.63%,分別較前一周變動+0.17,+0.10,+0.42,+0.10,+0.11,+0.18,+0.19個百分點,分別處在86%,66%,27%,85%,82%,77%,82%分位數水平。

              本周市場震蕩,中小創表現較強。當前市場強勢個股數量占比39.5%,近一周回升1.6個百點;超買個股與超賣個股之差占比-0.23%,近一周回升1.9個百分點。創業板來看,強勢個股數量占比38.7%,近一周回升4.9個百分點;超買個股與超賣個股之差占比1.1%,近一周回升3.1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1全球流動性拐點;2、地產公司破產影響超預期;3、疫情超預期;4通脹超預期。

              (文章來源:安信證券)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