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通脹上升迎鴿聲陣陣 機構:加息預期大大推后

              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21-11-08 13:27:45

              在過去一個月中,歐美的利率期貨和債券市場都在調整預期,市場預計美聯儲與英國央行將提前升息。這次包括美聯儲、英格蘭銀行等變得“畏手畏腳”,縮減量化寬松的步伐和對通貨膨脹的判斷似乎大大落后市場。

              無論是美元、商品還是美債等,波動都在預料范圍,“鴿聲”更是刺激美股疊創新高。

              此次縮減前,華爾街銀行提前照例模擬應對,以確保能夠應對類似2013年的劇烈市場波動,一些客戶需要快速調整投資組合,以對沖風險,為不同的市場情況做好準備,但似乎這次只是未雨綢繆。反倒是英國市場出乎意料維持利率不變,過于“鴿派”的舉動令英鎊和英國國債大跌。

              從壞的方面講,全球寬松流動性沒有大幅收斂,此次縮減只是稍微擰緊了一點水龍頭,市場仍然處在一個非常寬松的政策環境,通脹壓力也會持續。摩根資管全球市場策略師就明確指出,縮表不是緊縮,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未來8個月仍然會擴大約4000億美元,流動性仍然充沛。

              最鴿派的縮表

              11月的首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宣布,將把每月1200億美元的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購買規??s減150億美元,并計劃在2022年年中徹底結束購債計劃。此次聯儲的溫和表態,與金融市場愈演愈烈的押注相反。

              同樣令人意外的還有英國央行。英國央行最終以7:2的投票結果決定保持利率在0.1%不變,同時,資產購買總規模維持在8950億英鎊不變。此前多數機構都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此次議息會議上決定加息。

              就在兩周前,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還曾表示必須要采取行動應對快速上漲的通脹。因此,不加息的決定讓市場措手不及,英鎊大跌1.4%,創下一年內最大的單日跌幅;一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下跌0.22個百分點,也創下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維持利率不變的還有澳大利亞央行,在近日議息會議上表示將維持利率在0.1%,同時繼續每周購買40億美元政府債券,直至2022年2月中旬,并表示在實際通脹率可持續地控制在2%至3%的目標范圍內之前,不會考慮加息。

              通脹仍“預計是暫時的”?

              盡管面臨全球十年來最高通脹水平,但不約而同,這些全球央行都維持了通脹暫時論。

              過去5個月,通脹率一直處于美聯儲目標兩倍的水平。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再次表示將支持推動就業全面復蘇,并重申了其觀點,即目前的高通脹“預計是暫時的”。聯儲仍認為,價格壓力將會緩解,并為未來幾個月更強勁的就業和經濟增長鋪平道路。

              通脹作為一種貨幣現象,鮑威爾卻只愿承認供應端的問題。全球通脹高得令人不安,鮑威爾認為應歸咎全球供應鏈的“動蕩”,這種動蕩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下半年,同時也給靠固定收入或收入較低的家庭帶來挑戰。

              同樣,通脹上升是英國央行面臨的最大問題,但英國央行分析指出,疫情之后通脹上升并非英國獨有的問題,該行預計英國的通脹水平將進一步抬升,到明年春可能達到5%,但高通脹只是暫時的,明年中就會開始回落,并在兩年內降至目標水平。

              相比較,澳大利亞通脹水平較低。整體通脹率目前為3%,但基礎通脹率仍在低位,只有2.1%。澳大利亞央行認為該國的通脹壓力要低于其他國家,預計潛在通脹將進一步上漲,但不會出現驟變,2021年和2022年的基本通脹率約為2.25%,2023年為2.5%。

              為何遲遲不見加息信號?

              一方面,債務規模之高讓美聯儲騎虎難下,過快提升利率只會加劇債務負擔;疫情后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資產負債表規模翻了一番,達到8.5萬億美元。另一方面,美國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容貿然退出貨幣支持。

              鮑威爾表示,通脹趨勢很可能讓美聯儲的加息門檻得到滿足,但也要先實現充分就業。他表示,就目前而言,美聯儲在決定何時加息時將保持“耐心”,并表示現在還不是加息的時候,要達到充分就業還需一段時間。

              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今年快速反彈并帶動就業人口增長,失業率從疫情爆發時最高14.7%降至目前4.8%,但就業水平與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大幅衰退,與前一個月相比,仍少了約500萬個就業崗位。

              對于市場擔心的通脹,鮑威爾承認存在不確定性,但他認為通脹仍有可能自行回落,但這一時間非常不確定。

              亞德尼研究首席策略師就指出,美聯儲的動作已經有點遲緩。在通脹壓力下,為了避免加息,明年很可能會隨行就市提高通脹目標,即便把2%的通脹目標提高到3%也不會奇怪。價格的壓力不應通過工資上漲繼續傳遞,但現在已經有這個苗頭。

              他指出,目前美聯儲關于通脹還是堅持“暫時”而非持久化,且將之歸咎于供應鏈上。這種傾向可能是美聯儲變得越來越政治化,越來越選擇“走一步看一步”。他們實際上不愿意加息,而經濟情況卻正好相反。

              這種遲滯不僅讓人想起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局面。從1965年到1982年的全球大通脹期間,二戰期間建立的全球貨幣體系被拋棄,全球經歷了4次經濟衰退、兩次嚴重的能源短缺,引發了和平時期前所未有的工資和物價管制。這一通脹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到高峰,1979年末高達13.3%,這被認為是戰后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最大失敗。

              美國之外的國家一般會選擇在美聯儲之前開始采取行動。目前機構大多預計英國央行將在年內加息,這也就意味著英國央行12月加息的概率已經非常高。

              機構:加息預期推遲

              通脹進一步加劇

              道明證券分析師指出,市場對美聯儲升息的預期仍過于鷹派,盡管如此,收益率曲線變陡確實反映出,市場定價已開始承認,美聯儲可能會讓通脹持續升溫一段時間。

              未來,市場將繼續判斷美聯儲是否握有足夠有力的牌來虛張聲勢,這將把更大的焦點放在經濟數據上。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經濟學家Tiffany Wilding認為,市場對美聯儲的決定反應平靜,但未來隨著通脹風險上升,美聯儲管理利率預期的任務更加艱巨,預計美聯儲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首次加息。

              Tiffany表示,通脹消退時間似乎比最初想象的要長,而且在通脹消散之前,最近的事態發展,包括氣候異常、制成品需求上升以及政策變化等因素都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

              除了美聯儲政策及傳達效果本身,市場還面對著其他不確定因素。Tiffany認為,一些懸而未決的領導權交接增加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領導層政策觀點轉變的可能性,進而加劇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

              最大資管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里德指出,美國就業成本指數已經創下2004年來新高,工資正在加速上漲,美聯儲動作已經滯后,需要打開加息窗口。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預計,寬松貨幣政策環境將持續一段時間,美聯儲將在2022年下半年的某個時候加息。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