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大額存單收益、規模雙降 中小銀行攬儲能力或受擠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1-11-08 19:28:12

              自6月份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落地以來,銀行大額存單整體利率出現持續下跌。

              在政策落地之前,起點20萬的三年期存單利率普遍在3.8%,超過4%的產品也不少見,而目前則基本穩定在不超過3.55%。

              隨著利率下滑,大額存單的數量也出現下滑,根據融360 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今年10月大額存單發行數量為347只,環比下降14.53%,發行量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國慶長假影響。從大額存單全年發行情況來看,每年1月份數量最高,四季度數量最低。臨近年末,銀行大額存單額度往往不會太充足,預計11月、12月發行數量也會位于低位。

              利率下跌幅度變小或將逐漸穩定

              在大額存單的9種期限中,3年期和1年期數量占比最高。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1年10月,銀行1年期、3年期大額存單新發數量分別為69只、92只,占比分別為19.88%、26.51%,1年期數量占比仍然穩定,3年期數量占比則創近年來新低。由于存款利率報價改革之后,各銀行大額存單利率趨于一致,不同門檻大額存單利率也一致,銀行減少多門檻大額存單發行數量,尤其是3年期大額存單。

              2021年10月新發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831%,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2.042%,1年期平均利率為2.278%,2年期平均利率為2.884%,3年期平均利率為3.517%,5年期平均利率為3.951%。

              和9月份相比,不同期限大額存單平均利率漲跌不一,3個月、6個月、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出現微幅上漲,漲幅分別為0.5BP、0.1BP、0.9BP;1年、2年、3年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均下跌,跌幅分別為0.2BP、0.6BP、0.5BP。存款利率報價改革之后,6月、7月大額存單各期限平均利率調整幅度較大,不過近幾個月趨于穩定。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各期限大額存單利率均較高,其中大部分銀行都執行了利率上限,各銀行之間的利率差異較小;國有銀行利率上限較低,所有各期限大額存單利率都不高。以3年期大額存單為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平均利率分別為3.533% 、 3.546% 、3.531%,而國有銀行為3.363%。

              雖然短期限的品種利率出現探底企穩,但從下半年開始各行大額存單的收益率整體都出現明顯下滑。這或許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優化后利率調整方式的轉變有關,在新自律機制落地以前,大額存單的利率由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形成,改革以后,利率由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基點形成。大型國有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加點上限為+60BP,其他銀行為+80BP。劉銀平分析認為,盡管存款利率報價改革后6、7月大額存單各期限平均利率調整幅度較大,但是近幾個月已趨于穩定,10月份大額存單各期限平均利率變化均不超過1BP,因此預計接下來銀行業整體凈息差水平下跌趨勢或將緩解。

              盡管有外界聲音認為,此次利率自律的調整有“變相降息”的意義,但中銀證券分析師肖成哲、張鵬在研報中指出,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只解決由機制性問題造成的“利率剛性”(固定利率),只能“限息”不能“降息”。在利率自律上限改革以前,存在明顯的杠桿效應,銀行或主動或被動地抬高存款利率攬儲,推動整體負債成本提高。

              同質化嚴重,中小銀行攬儲能力或將受影響

              大額存單收益下降,中小銀行攬儲能力的下降將會導致客戶資金分流,其他資管產品,如公募基金,對存款的替代效應會愈發突出,將進一步增大銀行穩定存款的壓力。

              從上市銀行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報告來看,多數銀行凈息差環比下降。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而存款利率卻并未同步下跌,近兩年銀行業凈息差水平整體收窄。不過存款利率報價改革之后,銀行攬儲成本將明顯下降,傳導至銀行負債成本上還需一段時間,此外,結構性存款規模也在繼續壓縮,各大銀行積極壓降高成本負債,接下來銀行業整體凈息差水平下跌趨勢或緩解。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隨著中長期大額存單利率的降低,會使得銀行增強對于這部分大額存單定價和發行數量的控制。“未來,需要銀行使用新的金融產品來滿足這部分追逐高收益低風險的客戶的多元化需求,重新考驗銀行的客戶黏性。因此,銀行需要重視加強對這方面能力的建設。”王一峰表示。

              劉銀平表示,存款利率報價方式調整以來,銀行大額存單短期利率上漲、長期利率下跌。由于國有銀行利率上限較低,所以其大額存單整體利率要明顯低于其他幾類銀行;其他銀行大額存單則同質化較為嚴重,同期限的大額存單基本都執行相同的利率,即利率上限。在利率相同的情況下,儲戶更傾向于購買大中型銀行的大額存單,導致地方性小型銀行攬儲難度加大。預計大額存單整體發行規模將保持平穩,目前利率水平已基本調整到位,接下來可能會繼續小幅下跌,但跌幅有限。

              華安證券分析師劉超認為,盡管此次改革緩解了大行惡性競爭,但小銀行失去了高息攬儲的彈藥,因此對銀行的影響是分化的,存款競爭預計將會呈現多元化。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需要創新產品業務來迎合未來挑戰。記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城商行,如中山農商銀行已經推出了多款超短期大額存單產品,包括“天天利”、“周周利”等,這種產品的特點是周期很短,只有一周左右,但利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能夠吸引一些特定客戶群體。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