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傳統手藝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來源:農民日報 時間:2021-11-09 11:58:12

              當下,在全國很多鄉村有著豐富的傳統手工藝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傳統手工藝,使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帶領村民共同富裕的開路先鋒?河北省霸州市王莊子鎮王泊村創出了經驗。

              70余家手工作坊帶動1500多人就業

              王泊村是霸州市王莊子鎮下轄的一個自然村,不大的村子里居然有70余家手工作坊,從業者達到了1500多人,另外還有不少村民為這些作坊提供各種服務。王泊村的這些作坊,主要從事玉器雕刻、料器雕刻、木雕、“京作”硬木家具制作、百寶嵌制作等傳統手工藝。

              王泊村的傳統手工藝制作,可以追溯到1965年前后。當時,天津工藝品外貿進出口公司在王泊村創建了“王泊磨玉廠”,起步階段只有玉雕和百寶嵌制作兩種工藝,后來又創建了“王泊硬木家私廠”這一村辦集體企業,專一從事“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各個車間請來北京金漆鑲嵌廠、北京玉雕廠等企業退休師傅作技術指導,在王泊村內招學徒工,于是將這些傳統手工藝帶到了王泊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企業改制及出口業務的萎縮,村辦的“王泊工藝品廠”和“王泊硬木家私廠”先后破產,很多企業骨干或是自己獨立開設作坊,或是到北京和天津的古玩市場工作。王泊村各個作坊所生產的玉器、料器、百寶嵌及“京作”硬木家具非常受市場的歡迎,尤其是在禮品市場上,更是供不應求。到2015年,王泊村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坊100余家?,F在村子里還有70余家作坊,從業者1500余人。當下,王泊村的手工藝市場,一部分為客戶進行私人定制,一部分進入福建、廣東等地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繁榮的手工藝讓村子欣欣向榮

              王泊村有不少年輕人在這些手工作坊里工作,甚至還有一些鄰村的年輕人。有的年輕人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手藝也提高了,就自己建一個作坊,并開始帶徒授藝,將此門手藝傳承和發揚下去。因為有這些作坊,村子里的年輕人不用外出打工,老人或是幫助年輕人帶帶孩子,或是到田地里耕種。晚上,老人們在村子的空地上跳跳廣場舞,年輕人也有自己的各種娛樂活動,整個村子欣欣向榮。

              張鐵安、吳中橋、孫清、王長安、郭雙盈、王鎖留、郭新江……都是20世紀80年代來到村子里的磨玉廠學習,是村子里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工匠,目前,已成為村子里手工藝人的主力。如今,他們創建了自己的作坊,每年都招收村子里的年輕人進入作坊內跟隨自己學藝,現在村里的年輕工匠已經培養到第三、第四代了。張鐵安的“京作”硬木家具廠鼎盛時期有120多名工匠。經過四五十年的發展,王伯村已經成為當下我國北方百寶嵌制作基地、“京作”紅木家具制作基地、料器雕刻制作基地。

              利用好傳統手工藝為共同富裕服務

              王泊村的手工藝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王泊村70多家作坊,分布得比較零散,甚至有不少的作坊就開在村里胡同中。而村子里至今沒有一個集中性的展館,以供村里的工藝品進行展示和銷售,對到此了解村子手工藝的游客或者顧客來說非常不方便。另外,王泊村的這些手藝缺乏宣傳,在業內王泊村的手藝非常知名,尤其在福建、廣東王泊村的工藝品備受歡迎。但是這些都是中間商在運作,而和村子里的手藝人無關。未來如果宣傳到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王泊村的手工藝產業會更加興盛。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