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碳減排貸款有望獲得利率“折扣” 銀行操作落地仍不易

              來源:經濟觀察網 時間:2021-11-09 17:58:38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貸款利率應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

              具體流程方面,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碳減排貸款后,可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持。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機構需向人民銀行提供合格質押品。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初期的碳減排重點領域范圍突出“小而精”,重點支持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但促進碳減排的空間較大,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帶來顯著碳減排效應的行業。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金融機構應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上述負責人強調。

              這又是一次對特定領域的金融“精準滴灌”。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從信用支持效果量化測算角度來看,在支持行業里可能會較為明顯。目前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3.79萬億元,假設綠色工具支持下,貸款增速由現在的23%左右提升至明年的35%,帶來的邊際增量貢獻約4500億元,對總體新增信貸支持約2%、對貸款余額貢獻約0.2%。

              央行有關負責人在11月8日表示,支持的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戶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后續支持范圍可根據行業發展或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從降低上述領域企業融資成本的角度來看,趙偉認為,此次碳減排支持工具的定向性對于相應支持行業、公司而言,能起到“降息”效果,相當于貸款成本降至約3.85%,目前最新一般貸款加權利率約5.2%。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支持領域的利好,是確定的。

              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也需對碳減排支持工具的真實投向和貸后管理持續負責。

              央行上述負責人稱,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時,需提供碳減排項目相關貸款的碳減排數據,并承諾對公眾披露相關信息。金融機構參考碳減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報告或市場認可的專業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以及貸款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貸款的年度碳減排量。

              此外,金融機構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會披露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減排領域、項目數量、貸款金額和加權平均利率以及碳減排數據等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核查等多種方式,核實驗證金融機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趙偉認為,碳減排工具推出帶來的信用擴張可能效果有限。對銀行而言,存款成本2%左右,碳減排支持工具成本1.75%,資金成本優勢并不明顯;沒有類似支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時,余額增速不低于30%的硬約束,約束力不足;申請該工具,需要定期公開相關貸款碳減排數據,不易虛假套利。

              招商證券在其11月9日的研報中指出,根據方案設計,央行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投放碳減排支持資金,且要求銀行提供發放碳減排貸款的情況以及貸款帶動的碳減排數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驗證。如此一來,銀行在實際操作中將會面臨以下問題:一方面,目前大多數銀行不具備測度貸款產生的碳減排數量信息的專業能力,因此只能依靠外部機構提供服務支持。此外,銀行也愿意將碳減排審核認定工作委托給第三方機構,從而規避自身的違規風險,而這將增加銀行成本、降低辦理效率;另一方面,第三方專業機構提供的環境測評報告需要取得央行信任,這對第三方專業機構資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在當前該行業管理體系尚未成型的背景下,央行憑第三方機構報告就提供政策資金,恐將慎之又慎。因此,在該政策落地的初期階段,業務開展將以“小步快跑”為主,對市場流動性供給有限。

              今年以來,多家大型銀行加強了在綠色減碳領域的投入,多家大行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呈兩位數增長,工商銀行上半年綠色信貸規模高達21544.58億元,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綠色信貸均破萬億,分別為17639萬億元和1.57萬億元。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