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歐洲天然氣回調 漲價潮會否卷土重來?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1-10 08:58:35

              近來高企的歐洲天然氣價格已開始回調,但凜冬將至,天然氣價格是否會再度攀升?

              “我們預計在‘北溪二號’開通前,俄羅斯供應可能不會有太大上升幅度?!敝秀y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在全球能源結構性轉型的背景下,不定期的市場短缺或成為新常態。

              當“缺氣”遇上凜冬

              10月6日,歐洲天然氣價格觸頂,荷蘭TTF 一度從39.4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降至11月1日的階段性低點(22.3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但是凜冬將至,歐洲目前的缺氣格局并未實質性好轉,氣價能否持續下降仍存不確定性。

              傅曉對記者表示,雖然俄羅斯承諾增加供應,但是實際新增供應量是多少、能否解決歐洲能源危機仍不確定。目前來看,俄羅斯尚未向歐洲增加天然氣供應。

              根據路透的數據,俄羅斯10月到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為2687 吉瓦時/日,環比下降475吉瓦時/日,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893吉瓦時/日)。下降原因主要是從俄羅斯經波蘭到德國的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供應下降。為了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波蘭不選擇延期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的長協供應,致使俄羅斯只能選擇通過每月競標的形式預訂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的管輸量。在10月中旬的競標中, Gazprom 僅預訂到11月管輸量的35%。

              “11月8日之后,俄羅斯可能對歐洲的供應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备禃詫τ浾弑硎荆蛟谟?,俄羅斯上游天然氣產量不斷增加,本地需求的增加不足以抵消對歐洲的出口下降。隨著國內庫存不斷走高,Gazprom需要動用歐洲庫存,以應對多余的供應。根據彭博的數據,俄羅斯11月的天然氣產量預計為 658 億立方米,高于 2019 年同期的 622 億立方米。此外,俄羅斯到亞太國家的天然氣管線使用率已處高位,無法吸納過多的俄羅斯供應。根據彭博數據,預計中國 11月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為 9.57 億立方米,幾乎達到滿負荷運作。

              但是,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仍可能對供給格局造成擾動。例如,有觀點認為,Gazprom可能會限制累庫的幅度,以此加速歐盟批準北溪2號管線投產的進程。機構認為歐洲可能在整個冬天都面臨較低的庫存水平。

              原油價格亦高位徘徊

              此前天然氣價格飆升拉動了原油價格。目前,油價也仍停留在80美元大關以上。

              OPEC+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拒絕增產助長了油價的上行動能。11月初,雖然部分國家呼吁擴大供應,OPEC+還是決定12月日產出維持在增加40萬桶的水平不變。

              該組織認為,Delta變異病毒繼續擴散,逐漸增產仍是正確的選擇。OPEC+成員國還指出,現在供應緊張,但還應維持產出在當前水平,也不愿冒險導致供應過度繼而推低油價。該組織將能源價格的上漲歸因于控制范圍之外的事件,比如此前天然氣價格的急漲。

              自從2020年4月暴跌以來,西得州油價(WTI)一直得到買盤青睞,在9月10日站上69.84美元的關鍵點位,而后就迅速擊穿78美元,后于10月25日止步于86美元的阻力位。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新可塔(Fiona Cincotta)對記者表示,OPEC+似乎熱衷于落在需求曲線之后,油價很可能上行。目前,原油多頭的目標價可能在85.26美元上方。

              能源短缺困局倒逼清潔能源

              事實上,今年出現的傳統能源短缺和漲價問題導致各國加速擴增清潔能源。

              瑞士百達主題股票投資客戶投資組合經理程馨誼對記者稱,COP26峰會于上周日拉開序幕。全球天然氣庫存處于低位,導致全球性“缺氣”,持續推高電價,決策者不得不設法應對冬季可能出現的天價電費問題。她進一步稱,現實情況充分表明,必須致力于加大本地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的供應,提高本地發電量,降低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盡管過于激進的綠色轉型政策也容易導致價格沖擊,但科學研究證明,要避免氣候變化產生最壞的影響,就必須盡快擺脫化石燃料。因為與較高的能源價格相比,這種社會影響成本可能更為高昂,后果也更為嚴重。

              儲能是應對能源轉型過程中波動的當務之急。程馨誼對記者稱,儲能電池已能滿足短期儲能需求,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太陽能項目越來越多地配有電池儲能設施,使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每日循環更加平穩。此外,能源效率和智能需求響應系統是管理供應和價格波動的重要方式,在穩定能源整體需求的同時,允許用戶根據供應和電價的任何波動進行調整,可確保有效降低制造商和居民的能源開支成本。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