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鋰、鈷消耗量將猛增六倍 價格飆升或致能源轉型推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1-11-11 17:58:51

              銅、鎳、鈷和鋰,僅就當前價格而言,鋰價走勢最強,如碳酸鋰當前19.6萬元/噸的價格處于歷史絕對高點。

              原因就是,碳達峰和能源轉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其中又屬鋰的關聯性最強,2020年10月碳酸鋰價格尚不過4萬元/噸。

              11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眾號發文稱,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的情景下,全球遏制碳排放的歷史性轉型,可能刺激一些用于生產和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最關鍵金屬的需求空前高漲。

              需求增長,而供給釋放又需要時間,銅、鎳、鈷和鋰的價格隨之連年走高,“成本飆升可能持續到本十年末,且可能打亂或推遲能源轉型的計劃。”

              鋰、銅先行,鎳、鈷補漲?

              “我們重點關注了能源轉型所需諸多金屬中的四大重要金屬,它們是已經在交易所交易了幾十年的主要金屬銅和鎳,以及居于次位但愈發重要的鋰和鈷——后兩種金屬僅在最近才開始在交易所交易,但它們對能源轉型十分重要,正越來越受到青睞?!盜MF指出。

              而就上述金屬而言,其定價機制和當前價格所處水平又存在一定差異。

              其中,銅價的影響因素除了自身供需關系外,其本身還兼具一定金融屬性,價格運行與匯率、宏觀經濟存在較強關聯。

              而自2020年3月新冠爆發初期,LME銅短期觸底至4371美元/噸后,伴隨著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周期的開啟,銅價連續上行,并于今年5月達到10747.5美元/噸的歷史新高,目前9500美元左右的價格仍然處于歷史次高位。

              相比之下,鋰這一原本小眾的金屬,則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日漸成為主流的大宗商品。

              雖然全球尚未形成一個較為權威的價格,但是澳洲礦商和中國巨大的產能和需求,正在成為影響鋰價波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包括澳洲鋰輝石和中國鋰鹽價也均處于歷史高點位置。

              相比之下,LME鎳、鈷距歷史高點尚有不小距離。

              僅以LME鎳為例,雖然價格走勢與銅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2020年3月見底后出現大幅反彈。

              但是,當前價格尚未超過2萬美元/噸,而在2006年至2008年和2010年至2011年期間,LME鎳價曾長期在2萬美元以上運行,尤其是2007年5月更是一度接近5.2萬美元。

              可能是看到上述價格差異,IMF預計,“未來幾年,鈷、鎳的價格也會出現類似(鋰)的上漲?!?/p>

              主要邏輯為,全球遏制碳排放的歷史性轉型,可能刺激一些用于生產和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最關鍵金屬的需求空前高漲。

              在國際能源署給出的高目標情景下,鋰和鈷的消耗量將猛增六倍以上,以滿足電池和其他清潔能源的使用需求。銅的使用量將翻一番,鎳的使用量將翻兩番,盡管這也包含滿足與清潔能源無關的需求。

              但是,幾乎所有的原材料都存在一個問題,供給與需求的錯配無法消除,供給端受制于產能釋放周期,供需再平衡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而按照IMF的預計,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情景下,一些金屬價格可能達到歷史峰值并持續空前長的一段時間。

              對于未來走勢,2030年前后銅、鈷、鋰的價格將持續走高,而鎳價的上漲則有望持續至2040年。

              “銅成為瓶頸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其需求的增長沒有那么陡峭。我們估計銅價已在2011年達到峰值,但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盜MF指出。

              價格上漲“雙刃劍”

              金屬價格的上漲,將直接促使相關主產國和出口國產值的提高。

              “僅對這四種能源轉型金屬的旺盛需求就會在20年內將其產值提高五倍,達到12.9萬億美元?!盜MF指出,這將接近凈零排放情景下同一時期石油產值的粗略估計值。

              由于金屬的供給較為集中,這意味著前幾大生產國可能會受益。通常情況下,產量最大的國家擁有最大的儲量,它們也很可能成為主要的潛在生產國。

              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產量約占全球的70%,鈷儲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他較為突出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鋰、鈷和鎳)、智利(銅和鋰),以及秘魯、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南非。

              長時間的金屬繁榮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尤其是對大型出口國。

              按照IMF的測算,IMF金屬價格指數上漲10%,會導致金屬出口國(較進口國)的經濟增速增加2/3個百分點。

              相反,不具備資源優勢,卻擁有巨大產能的國家和地區則將承擔金屬上漲的代價,如中國痛苦資源匱乏,產能卻位居全球首位。

              此外,金屬價格未來上漲并長期維持高位的潛在可能,也有可能會對全球能源轉型形成一定拖累。

              通常情況下,(金屬)供給對價格信號的反應緩慢,部分原因在于供給是由產量決定的。供給的趨勢也受到開采技術創新、市場集中度和環境法規的影響,需求的快速增加和供給的較慢響應會共同刺激價格攀升。

              IMF認為,如果采礦業必須滿足國際能源署凈零情景下的消耗量,那么價格可能達到歷史峰值并持續空前長的一段時間,而推高的成本甚至將會延遲能源轉型本身。

              以國內市場為例,上游原材料今年大幅上漲背景下,已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上調價格,而終端新能源汽車目前處于滲透率快速提升階段,本身又存在成本下降,以刺激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的訴求。

              只是,從年內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來看,全年大概率超過此前業內所預期的240萬輛,金屬價格上漲的影響尚未明顯體現。

              還需要指出的是,此次IMF列舉的幾個金屬均為國際定價類商品,價格的形成是市場多方博弈的結果。

              若供需兩端無實質性改變,上漲趨勢亦難以徹底扭轉。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