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期貨業馬太效應加劇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2021-11-14 16:28:44

              作為“期貨大年”,今年期貨市場成交量、成交額大幅增長。

              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1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150家期貨公司營收凈利雙雙大增,均已超過去年全年數據。

              截至9月底,期貨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55.1億元,同比增長45.84%;實現凈利潤99.48億元,同比增長67.58%。

              值得注意的是,300多億元的營收中,手續費收入占比超過六成,即期貨公司每10元的營業收入中,就有6.4元來自手續費收入。此外,期貨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加劇,頭部公司凈利大幅增長。

              為了擺脫傳統期貨經紀業務同質化競爭,優化收入結構并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加上當前居民的財富管理和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雙雙激增。業內人士認為,期貨公司應當加快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逐漸培育創新業務收入貢獻。在這一過程中,復合型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是關鍵。

              三地期貨公司凈利潤為負值

              從中期協公布的“2021年9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來看,全國31個轄區業績分化延續,行業聚集效應明顯。

              從資產總額來看,截至2021年9月末,全國期貨公司的資產規模合計1.37萬億元,上海、深圳分別占比34%和17%,若再加上北京、浙江和廣東,五地公司的資產總額在全國150家期貨公司中所占比例高達80%。

              同樣的情況也體現在期貨客戶權益規模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期貨行業客戶權益規模1.19萬億元,其中上海的客戶權益為4181億元,占比35%;深圳為2062億元,占比17%,加上北京、浙江和廣東,占比亦超過八成。

              中期協數據還顯示,上述資產總額、客戶權益規模占比排名靠前的五個轄區,也貢獻了全國大部分的營收凈利。具體而言,凈利貢獻最大的五個轄區分別為上海、浙江、深圳、廣東和北京。

              單看9月份,上海實現凈利潤4.23億元,占全國的30.6%,同時已經連續7個月蟬聯凈利第一。其余四個轄區,浙江、廣東轄區分別實現凈利潤2.10億元和1.33億元,環比增長38.97%和106.53%;深圳、北京轄區分別實現凈利潤1.73億元和8575.33萬元,環比下降6.56%和61.8%。貢獻最小的五個轄區分別為遼寧、黑龍江、大連、甘肅和海南,分別實現凈利潤50.49萬元、7.31萬元、-9.86萬元、-52萬元和-118.28萬元。另外,9月凈利潤為負的轄區個數較8月有所減少,黑龍江、湖南和新疆扭虧為盈。

              不難看出,全國期貨公司分別呈現明顯的聚集效應。凈利貢獻排名靠后的五個轄區共有7家期貨公司,而靠前的五個轄區中,以上海地區為例,擁有超過30家期貨公司;浙江地區則有永安期貨、南華期貨、浙商期貨等行業頭部公司。

              事實上,期貨行業的高速發展,頭部公司也能享受更多的行業紅利。例如,南華期貨(603093.SH)和瑞達期貨(002961.SZ)這兩家A股期貨公司,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71億元和3.7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3.76%和181.23%。

              而正準備登陸A股的永安期貨(600927.SH),其于11月9日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也顯示,前三季度,該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約為8.71億元,同比增長14.66%。而永安期貨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達7.4億元,占整個行業凈利潤的12%。

              行業同質化嚴重

              對于凈利潤的增長,永安期貨稱:“主要系公司期貨經紀業務穩步發展,風險管理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所致。”

              根據招股書,該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風險管理業務經營分部凈利潤分別為1.49億元、1.47億元、2.17億元和2.20億元,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17.08%、14.69%、18.90%和29.73%。永安期貨根據測算指出,“若公司未來風險管理業務凈利潤大幅下降,將會對發行人的凈利潤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當前整個期貨業對手續費收入的依賴性仍較強。中期協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226.46億元,手續費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4%。也就是說,期貨公司每10元的營業收入中,就有6.4元來自手續費收入。

              南方地區某券商系期貨公司總經理此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大部分期貨公司經紀業務的利潤占比達到50%以上。且經紀業務在未來3到5年仍是期貨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轉型創新業務的支撐。而在這期間,期貨公司應當逐漸從傳統的通道式經紀業務,轉向以風險管理、財富管理為工具的經紀業務。

              由于期貨行業同樣具有同質化嚴重的特征,在傳統期貨經紀業務規模穩步提升的同時,各家期貨公司近年來加大了對創新業務的培育力度,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優化收入結構。此外,市場需求的新變化也正在倒逼期貨公司進行業務轉型升級。

              有期貨公司董事長此前就今年以來期貨市場爆發式增長的情況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財富管理需求增加,各類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積極利用期貨及衍生品工具進行產品設計,擴大了期貨市場規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沖風險的內在需求快速提升。

              可見,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和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對期貨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更高要求。有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公募基金、企業年金、 保險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的持倉規模相較2020年初分別增加了1倍、1.5倍和2.6倍;此外,截至今年5月,我國私募資管領域投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產品數量達959 只,規模942億元,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復合型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是關鍵

              當前,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開始主動去做管理風險。這一年來,整體的市場體量保持快速增長。10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約6.25億手,成交額達47.8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78%和44.46%。

              風險管理方面,以上市公司為例,截至9月,共有700多家公司利用匯率、利率、商品、股權等衍生工具套期保值,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數據,世界500強企業中,有94%的企業使用衍生品。在進入2017年世界500強的中國上市公司中,約85%在使用衍生品對沖風險。有數據還顯示,使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比不使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平均企業利潤波動率降低了13%。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個別上市公司出現套期保值或期貨投資預虧的情況,如秦安股份、豪悅護理、金麒麟等。

              有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如果交易的是與自身業務不相關的衍生品,就不是套期保值,是投資損益,是非主營業務,這不僅會帶來短期投資風險,甚至對未來的投資融資也可能產生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應結合現貨頭寸,理性看待個別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期貨頭寸的浮動虧損。

              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近日在相關培訓活動上表示,上市公司要想做好套期保值,一方面,要有堅實的制度保障整個對沖不走偏。另一方面,要有專業的人士去協助制定具體方案。此外,還要有一套監管體系,在市場出現比較大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采取措施。

              “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大宗商品穩產保供,具體而微落實到企業,理念、人才、資金、技術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而人才培養是一項得力抓手。企業來到期貨市場,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具備有期貨與現貨兩種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期貨行業要有能力滿足各類實體企業的需求,同樣也需要具備期貨與現貨兩種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敝袊谪洏I協會副秘書長冉麗則認為,不論是對實體企業還是對衍生品綜合服務商來講,促進期現深度融合,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是關鍵。

              “就期貨端而言,要熟悉現貨品種及產業鏈,識別現貨企業各類需求,靈活運用各類衍生工具,為企業匹配合適的操作方案、設計適當的產品,去幫助企業管理風險,助力企業達成經營目標?!比禁愓J為,對現貨端而言,要深刻理解期貨品種、期權工具這些衍生品的特性與市場規則,理性運用衍生品工具服務企業風險管理與運營。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