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2021年廣東電力市場經歷了啥?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1-11-14 16:28:49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近期發布《關于開展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2021年11—12月結算試運行的通知》,標志著廣東時隔5個月重啟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其中,11月1日燃煤機組日前成交價為0.8345元/千瓦時,較基準價高出80%。

              廣東是全國首批8個電力現貨試點省份之一。自2018年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在國內率先啟動試運行,業內就將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看作“風向標”。作為本輪電改的“領頭羊”,廣東電力市場經歷了從日結算、周結算、月結算,再到長周期結算,為現貨市場建設提供了諸多可借鑒的經驗。

              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的廣東電力市場是全國電力市場發展的典型縮影。年底將至,在2022年中長期簽約即將啟動的背景下,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度交易及合同簽訂功能測試的通知》,再次先行先試。

              承壓

              燃料成本居高導致發售虧損

              去年12月初,湖南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啟動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電的緊急通知》,啟動有序用電。隨后,江西、浙江、內蒙古等省區相繼限電。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主管部門、電力企業、交易機構要高度重視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并強調“充分發揮電力中長期合同的規避風險作用”。

              “當時各個市場主體,包括政府在內,都認為拉閘限電只是突發情況,忽視了背后釋放的供需趨緊信號?!睆V東某售電公司人士稱,“因此各地仍以供需相對寬松的基本面簽約了中長期合同?!?/p>

              今年上半年,電力供需趨緊形勢逐漸顯露,已簽訂的中長期合同與實際供需錯配愈發明顯,廣東電力市場發、售明顯承壓。長沙理工大學教授葉澤表示,今年以來,煤價累計上漲幅度較大,中長期交易電價已低于單位電量燃料成本,煤電企業正常經營受到較大影響。

              今年5月,廣東開始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電價始終在高位運行。上述廣東售電公司人士表示:“現貨市場是反映真實供需的‘晴雨表’,因燃料成本高企,發電企業無利可讓,同時售電公司批零倒掛虧損嚴重,通過中長期合同向電廠買入的批發電價高于其賣給用戶的零售電價。只準降價不可漲價的市場機制備受詬病,同時政府實施行政干預,要求發電側報價最高不得超過0.7元/千瓦時。”

              破局

              還原電力商品屬性

              三季度,廣東發、售成本依舊高企。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2021年6—9月月度交易集中競價結果顯示,發電側讓利為-19.1厘/千瓦時、-18厘/千瓦時、-2.5厘/千瓦時,最終跌至0價差。

              今年7月,廣東售電公司聯名向相關部門提出與用戶重簽中長期合同的請示,提高價格或者要求用戶分擔價格上漲的部分成本。“當時政府并未同意,燃料價格上漲壓力仍然由發、售承擔?!睆V東售電公司人士說。

              “發電、售電、用戶這‘三碗水’不可能人為端平,供應側成本上升的壓力充分暴露了計劃體制的弊端。資源配置的決定權還應交給市場,才能真正‘救火’?!痹撊耸刻寡?。

              第四季度,廣東電力市場迎來轉機。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廣東省以此為依據,發布《關于抓緊做好廣東電力市場年度未執行合同換簽等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深化我省電價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將成本傳導至用戶。

              中嘉能首席交易官張驥表示,新政發布后,廣東省月度競價一改持續了6年的價差模式,變為絕對價格模式?!?1月月度競價成交量大幅跳水,三個交易品種成交額之和僅1.83億千瓦時,從十億級別跌至億級別。同時,集中競價供需比創新低,發電側將電量押寶在現貨市場?!?/p>

              中長期合同變更和多項政策讓用戶應接不暇?!坝脩舴矫妫瑥V東本次現貨試運行考慮了歷史簽約問題,將超額費用全部傳導給電力用戶,所以售電公司在現貨市場操作的余地并不多,原來日前實時申報的套利也被限制在20%以內?!鄙鲜鰪V東售電公司人士透露。

              角逐

              市場考驗真正到來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力市場化建設駛入快車道,角逐或許剛剛開始?!安▌拥氖袌鰞r格和股票一樣,售電公司能否正確研判市場、抵抗市場風險,到了顯示真本事的時候。2022年中長期合同簽約季近在眼前,如何簽約考驗各方智慧。”

              廣東如何簽約新一年中長期合同?一位業內專家指出,發電側很難預測燃料成本,但上游燃料市場的倉位和行情對下游電力市場有直接影響,燃料市場的價格信號依然不穩定不可靠,要特別重視這一因素。“除了燃料成本,逐步趨緊的碳排放約束和碳成本傳導壓力,恐怕才是真正的挑戰?!?/p>

              上海電力大學教授謝敬東告訴記者:“保供形勢下出臺《通知》,說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才是唯一的‘解藥’。《通知》出臺背景雖顯苦澀,但《通知》本身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謝敬東表示,電力市場價格浮動幅度變大,意味著風險增加。對煤電企業而言,短期看可緩解經營壓力,長期看,參與市場要比躺在計劃體制的溫床里要求更高?!爱斍斑€是要改變規則先行、配套機制后上的做法,要堅持市場建設和市場治理并重,在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同時,加快推動電力市場治理現代化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