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所謂“缺電”現象是一個電價煤價的理順問題

              來源:經濟觀察網 時間:2021-11-17 16:29:10

              “雙碳”目標背景下,中國電力系統面臨轉型。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認為,電力系統改革創新,要加快零碳電力建設。

              其中,電價系統改革具有關鍵作用。他舉例說,近期所謂的“缺電”現象實際上是一個電價煤價的理順問題,而不是生產能力或者“缺煤”“缺火電能力”的問題。所以今后要對電價進行合理的結構性調整,“不是說電價要大幅度上升,而是電價結構要有合理變化”,周大地如是總結。

              11月16日,在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會議中,多位業內人士圍繞我國電力系統改革、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談及此前中國出現所謂的“電荒”問題,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認為需要冷靜理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暴漲,煤電價格被管制,出現燃料成本和售電價格倒掛。煤炭價格上漲不是因為煤炭儲量和產能總體供給不足,主要是一種金融效應。

              他直言,所謂“電荒”并不是“雙控”目標和“雙碳”目標所導致的,它是一個需要克服的短期瞬時擾動,不應該影響中國堅持低碳轉型的方向。

              克服體量慣性

              “雙碳”目標背景下,中國電力系統面臨轉型。但在此過程中,克服其巨大體量帶來的慣性成為一大挑戰。周大地表示,過去30年來,中國電力系統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目前在電力裝機、發電總量、電力輸送系統建設和規模,以及常規發電技術、電網運行技術和可靠性等方面均位居于世界前列??擅媾R巨大轉型,要從這種大規模集中型的、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電力系統轉化成零碳電力系統,過去的很多優勢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一種阻力。

              但他同時指出,好的方面是,中國在核電、水電、新能源發電技術和裝機,以及新能源消納等方面,現在處于國際先進地位。特別是光伏、儲能電池等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已經處于世界最前列,可以說正引領新能源發展。同時,由于光伏、風電以及儲能系統的快速技術進步和大規模制造能力,中國具備了低碳轉型的巨大潛力。

              周大地表示,全國電力裝機容量近23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過40%。中國實現碳達峰需要電力零碳先行。今后能源系統的碳中和,必須要建立以零碳電力為核心的新型電力系統,電力系統要力爭2040至2045年期間實現零碳化。與此同時,必須加快非化石能源電力發展速度。

              鄒驥認為,重塑中國能源版圖要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這也能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按目前規模,西部省份可再生能源發電收益約為80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這些地區GDP的9%。他表示,未來隨著綠色發電量的增加,上述收益規模還要倍增,風電、光電、水電等能源將從西到東、從北到南,走向能源密集的沿海地區,如此會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大循環和能源大循環。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健認為,在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轉型亟需面對的現實要求,在實現該目標的過程中需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李健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分階段的長期過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中國電力系統既要保供應,還要注重減排,任務艱巨又迫切。在他看來,要實現目標的平穩過渡,最大的不確定性即轉型過程面臨的挑戰。

              他表示,從電源角度看,以火電這種高參數大容量的常規電源要向以新能源為主的海量微小電源轉變,需要大量的同步并網,要向集中式和分布式控制并舉轉變,因此整個調度運行控制面臨的問題將更加復雜。從配置環節看,當前是采取更多的電源側和負荷側分布,今后要研究市場化機制引導并推動儲能的廣泛分布。

              在他看來,能源結構變化過程中,電力系統中的電量、電力、調峰平衡都有可能出現缺口,進而影響電力系統的供應和安全性。對此,在此過程中最需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安全性,以應對能源結構變化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特性帶來的潛在影響。

              他建議,一方面要通過新能源多級群的控制來提升安全性協同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以及市場化機制,發揮好電網樞紐平臺作用,提升系統安全穩定水平。

              他強調,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保障電力供應是最大的安全。如果供應不充足或者供應緊平衡,這也意味著電力系統安全本身就存在隱患。他強調,對此需要建立系統安全觀,統籌系統運作安全,只有“手里有糧”,才能做到心中更有底氣。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