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天氣因素擾動 美豆市場波動加劇

              來源:期貨日報 時間:2021-11-23 10:29:38

              中期關注南美洲拉尼娜現象演變以及壓榨利潤變化

              在美國農業部(USDA)11月供需報告意外利多之后,美豆開啟了強勢反彈之路。雖然南美還維持豐產預期,但隨著美豆粕需求突起以及阿根廷短期干旱預報,市場對美豆的預估正在發生改變。

              美豆產量端交易接近尾聲

              USDA11月供需報告對美豆單產的意外下調是本次反彈行情的導火索,但從季節性來看,今年美豆的產量端交易已經基本結束,2021/2022年度美豆確定豐產。

              圖為美國大豆年度產量跟蹤(單位:千蒲式耳)

              圖為美國大豆年度單產跟蹤(單位:蒲式耳/英畝)

              備注:2021年美豆產量和單產數據取自2021年11月USDA供需月報

              報告前,市場機構根據已收割情況預估2021/2022年度美豆單產可以達到51.9蒲式耳/英畝的超高水平,但USDA在正式報告中指出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俄亥俄州和堪薩斯州的大豆產量不及預期,將全國平均單產下調至51.2蒲式耳/英畝。即使如此,這對美豆來說仍是一個偏高水平。最近20年,美豆單產超過51蒲式耳/英畝的年份只有2016年(51.9蒲式耳/英畝)和2020年(51蒲式耳/英畝)。

              在面積維持前值情況下,USDA對2021/2022年度美豆產量的最新預估為44.25億蒲式耳,幾乎持平創紀錄的2018/2019年度(44.28億蒲式耳),期末庫銷比也回升至7.81%,美豆供需的緊張局面正在逐漸緩解。

              拉尼娜現象對南美影響或愈加明顯

              目前國際大豆市場對產量端的關注已經轉向南美,以巴西和阿根廷為主的南美大豆豐產才是新年度全球市場供應充足的保證。

              截至目前,2021/2022年度巴西新作大豆幾乎是在最理想的條件下種植。據咨詢機構AgRural的數據,截至11月11日,巴西2021/2022年度度大豆播種進度為78%,比前一周的67%推進了11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的70%。而主產州馬托格羅索播種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截至11月12日播種率達到99.52%。但南北產區有所分化,以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為例,其種植面積占比為16%,為巴西第三大大豆主產州,截至11月中旬新作種植率僅為30%,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種植進度差異主要因降水和墑情不同。巴西產區前期降雨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南部氣候偏干燥,因此作物種植進度也偏慢。

              而位于巴西南部的阿根廷同樣面臨著降水不足問題。從過去60天的累計降雨量來看,阿根廷平均降水量為歷史均值的73%,特別是主產區布宜諾斯艾利斯,降水量僅為正常水平的57%。

              降水不足導致作物播種工作推進緩慢。據布交所數據,截至11月11日,阿根廷全境大豆種植面積達到總預估面積的18.8%,落后于2020年同期的19.7%,往年均值為21.8%。

              圖為巴西大豆產區降水預報

              圖為阿根廷大豆產區降水預報

              從農業天氣預報來看,截至12月初,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圣菲省等阿根廷大豆主產區降水量均處于偏少狀態,且偏干旱模式可能會延續到整個12月,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會愈加明顯。而巴西雖然整體降雨量處于常年均值左右,但偏南產區包括巴拉那州、南里奧格蘭德州在未來半個月降雨量也會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而處于均值下方。

              目前,美豆累庫和全球大豆供應逐漸寬松都是基于南美新作豐產預期做出的,若未來南美大豆生長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產量預估下調,將會對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帶來重大影響。

              2021/2022年度美豆銷售節奏偏慢

              隨著作物收割工作推進以及美灣港口作業恢復,美豆出口升貼水從高位回調。截至11月中旬,美灣對中國出口CNF報價在275美分/蒲式耳附近,比9月下旬的峰值420美分/蒲式耳出現大幅回調。進口成本下降促進進口國利潤窗口打開,需求回升,對應美豆銷售進度加快。2021年10月,美豆銷售總量為683萬噸,9月為562萬噸,8月僅為46萬噸。

              圖為近月大豆到中國港口成本對比(單位:元/噸)

              圖為中國進口大豆盤面榨利跟蹤(單位:元/噸)

              但從歷史同期來看,2021/2022年度美豆銷售進度依然偏慢。截至11月11日,2021/2022年度美豆累計銷售量為3461萬噸,過去5年(2016/2017年度—2020/2021年度)同期分別為3848萬噸、3258萬噸、2195萬噸、2360萬噸、5116萬噸。其中2018和2019年超低銷售量源自國際政治摩擦導致的中美大豆貿易受阻,2020年則因中國完成中美“一階段協議”承諾出現超快銷售。

              從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來看,2021年10月,中國進口大豆510.9萬噸,環比9月下降177萬噸,降幅25.69%,同比下降358萬噸,降幅41.19%。2021年1—10月,中國進口大豆總量7909.9萬噸,同比下降412萬噸,降幅4.95%。另外,機構數據顯示,11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預估為810萬噸,12月預估為850萬噸。以此推算,2021年全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570萬噸,作為對比,2020年為1.0032億噸。

              榨利不佳或是今年中國油廠壓制進口節奏的直接原因。由于高企的CBOT大豆價格以及出口升水,2021年中國進口大豆平均成本高達4444元/噸,2020年為3355元/噸,2019年為3116元/噸。所以整年來看,高企的成本導致國內進口大豆給出盤面榨利的時間窗口非常有限。特別是美豆,直到10月中旬以后才開始有持續的盤面榨利,但這對國內油廠近月采購來說,時間窗口并不充足。

              同時,長勢良好的巴西大豆對美豆的遠期銷售也構成壓力。雖然目前12月船期和明年1月船期美豆對華CNF報價較巴西大豆有20—30美分/蒲式耳的價格優勢,但明年2月巴西大豆集中上市之后,遠月巴西大豆對華CNF報價降至200美分/蒲式耳以內,較同月美豆報價有90—100美分/蒲式耳的競爭優勢。便宜的巴西大豆顯然更具有吸引力,或導致中國油廠壓縮近月對美豆的需求,等待采購更便宜的巴西早熟大豆。

              表為2021/2022年度全球大豆供需預估

              或正是基于對需求國需求下調和巴西競爭壓力的預期,USDA在11月供需報告中主動下調了美豆2021/2022年度出口目標至20.5億蒲式耳,環比下調4000萬蒲式耳或110萬噸,而將巴西大豆出口預估從9300萬噸上調至9400萬噸,反映巴西大豆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優勢。

              美豆粕需求突起推升壓榨利潤

              美國內壓榨需求近期為美豆提供了強勁的利多驅動。受美豆粕出口和中國國內消費雙雙提振影響,美豆壓榨利潤維持高位,10月NOPA月度壓榨量環比大幅回升至1.84億蒲式耳,遠高于過去5年均值1.72億蒲式耳,接近同期歷史最高值(1.85億蒲式耳)。

              圖為美豆周度壓榨利潤(單位:美元)

              受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海外進口需求增加影響,近期美豆粕出口銷售強勁。據USDA數據,11月第一周美豆粕凈出口銷售量為27.8萬噸,作為對比10月周均銷售量為24.8萬噸,9月周均為16.8萬噸,8月為22.7萬噸。

              美豆粕需求的另一個提振因素是美國賴氨酸供應緊張。美國賴氨酸主要來自中國,因此當中國從10月收緊對美國的賴氨酸出口以后,美國飼料廠商只能提高飼料中的豆粕添加比以補充必須氨基酸。截至11月18日,美國伊利諾斯中部48%豆粕批發價達到374美元/噸,較10月初階段低值快速增加了近60美元/噸,漲幅約18%。

              圖為NOPA美豆月度壓榨量(單位:千蒲式耳)

              美豆庫存緊張有所緩解

              經過8月以來的幾次月報調整,目前USDA預計2021/2022年度美豆期末庫存或為3.4億蒲式耳,是8月預期值1.55億蒲式耳的2倍;美豆期末庫銷比上調至7.81%,逐漸向5年均值11%靠攏。

              圖為美豆庫銷比與CBOT大豆價格走勢對比

              從庫存角度來講,美豆供應最緊張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供應正逐漸走向寬松。如果新年度南美大豆能保持豐產預期,全球大豆庫存同比也將出現367萬噸的增加量,供需從緊平衡逐漸轉向寬松。

              早熟的巴西大豆或在12月底收獲

              南美洲的天氣變化是未來中短期國際大豆市場的主要關注因素。

              雖然巴西大豆前期種植氣候良好,但阿根廷大豆還處于播種早期,生長期會延續到2022年4月,留出的天氣炒作時間窗口較長。而短期拉尼娜現象對南美洲偏南部的天氣影響愈加明顯,未來15天阿根廷大部分以及巴西南部均維持偏干燥天氣,這對大豆生長的影響需要持續關注與評估。要知道,目前美豆和全球大豆累庫預期都是基于南美豐產所做出的,若南美預估有變,將對全球和美國大豆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南美大豆生長情況也會從貿易角度影響美豆,特別是巴西大豆。較快的種植進度意味著更早的收獲,如果后期天氣保持良好,早熟的巴西大豆或許會在12月底收獲,進一步壓縮美豆的出口空間。相反,如果作物生長天氣條件不利,巴西大豆上市時間推遲,可能將中國進口需求再次推回美國市場。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因素是美豆的壓榨情況,壓榨預估上調也是11月USDA月報能夠反預期利多的重要支撐。目前,美國大豆的壓榨利潤仍處于高位,美豆粕需求暴漲改變了市場對美豆庫存寬松程度的預期。后期美豆壓榨利潤能否維持高位及其對美豆消費項中壓榨需求的影響都值得我們去跟蹤關注。

              短期來看,11月報告后美豆利多出盡展開強勢反彈,但若南美天氣或出口需求等因素無更多利多驅動,美豆主力合約在1300美分/蒲式耳一線面臨壓力。中期關注南美洲拉尼娜現象演變情況以及美豆國內壓榨利潤變化。(作者單位:中州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