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window.location.toString().indexOf('pref=padindex') != -1){}else{if(/AppleWebKit.*Mobile/i.test(navigator.userAgent) || (/MIDP|SymbianOS|NOKIA|SAMSUNG|LG|NEC|TCL|Alcatel|BIRD|DBTEL|Dopod|PHILIPS|HAIER|LENOVO|MOT-|Nokia|SonyEricsson|SIE-|Amoi|ZTE/.test(navigator.userAgent))){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mobile")<0){try{if(/Android|Windows Phone|webOS|iPhone|iPod|BlackBerry/i.test(navigator.userAgent)){window.location.href="/m/view.php?aid=14027";}else if(/iPad/i.test(navigator.userAgent)){}else{}}catch(e){}}}}-->

      <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鋰價突破每噸20萬元 創歷史新高

              來源:財聯社 時間:2021-11-25 21:03:01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連續三日報價突破20萬元/噸,較去年同期的4.35萬元/噸上漲359.8%,年初至今上漲277.4%。

              分析解讀

              鋰價開啟第三輪上漲?產業鏈“恐高”備貨熱情下降 鋰業股“家里有礦心中不慌”

              10萬元和20萬元的碳酸鋰不一樣,市場各方心理預期都會發生變化,價格越高,上漲阻力也就越強……

              11月16日以來,鋰礦板塊出現一波明顯反彈,鹽湖股份的合作方科達制造累計上漲超過30%,另有多只個股區間漲幅超過20%。

              而就在鋰礦股反彈前,國泰君安召開了一次電話會議。

              相關會議紀要于業內廣泛流傳。此次會議主題為“迎接鋰行業第三次漲價”,參會的外部專家更提出了“短期價格我們看25萬,長期看上不封頂”的判斷。

              反觀行業層面,近期鋰鹽漲勢卻開始有所放緩,價格趨于穩定。

              從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調研情況來看,市場供需仍然處于緊張狀態,但是碳酸鋰20萬元/噸的價格已經處于較高位置,市場各方觀望情緒增加,經銷商囤貨、炒作氛圍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下游材料廠商壓力較大,也在向相關部門反映原料價格高企的問題。

              在抵達20萬元/噸的高價區后,年底整個產業鏈的備貨熱情可能會弱于2020年同期,鋰價“第三輪上漲”的力度會弱于從前。

              不過即便如此,在新能源大發展的背景下,供需缺口仍然存在,鋰價上漲是未來大趨勢。因此,擁有鋰資源,原料自給率更高的鋰鹽生產企業,成本優勢將更明顯,盈利彈性也越強。

              國泰君安的“抗爭”

              “如果說6-7月份我們是順風推薦鋰板塊,這一次我們想跟市場做一次抗爭,我們認為板塊在該位置性價比極高。”國泰君安上述會議紀要顯示。

              性價比,是跌出來的。

              從2020年行業見底開始,美股、A股鋰業公司大概保持了同步上漲的趨勢,雅保、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等幾家龍頭的漲幅相差并不多。

              但是,從9月份的下跌算起,美股鋰業公司已經收復失地、創出歷史新高,而A股同業公司則始終未能恢復元氣。部分A股龍頭,自9月以來更是出現了38%左右的大幅回撤。

              11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曾作出比較,10月6日至11月16日,雅保、SQM、LIVENT和美洲鋰業4家公司平均漲幅為29.56%,同期追蹤A股的鋰礦板塊則整體下跌了8.46%。

              對此國泰君安認為,其中包含了籌碼、新能源調整、周期股調整等多重因素。

              另有觀點認為,鋰礦板塊的回落在于A股市場將其等同于傳統行業的周期股。而就在上述板塊集體殺跌的同時,年內領漲的鋼鐵、煤炭、有色等板塊也出現了巨大下跌。

              上述背景下,國泰君安“第三次漲價”判斷,則為二級市場帶來了新的預期。

              其核心邏輯為,磷酸鐵鋰等中下游廠家原料庫存處于低位,而年關將至,存在年前備貨的需求拉動可能,疊加冬季鹽湖減產,供給端整體收縮的影響,碳酸鋰有望迎來新一輪上漲。

              同時,其給出的漲價節點為11月下旬到12月中下旬,以及2022年2月中旬前后。

              未來價格難以預計,但是考慮到年底和春節后開工集中采購的影響,上述兩個節點確實最為有利于價格上調。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碳酸鋰達到20萬元/噸價位后,市場各方心理也已經出現明顯變化,比如貿易環節便會出現不敢過多囤貨的情況。

              21世紀資本研究院從國內一家鋰鹽企業處了解到,11月以來鋰鹽上行趨勢已有所放緩,電碳漲至20萬元后,貿易商開始認為風險正在不斷增強,其囤貨與市場炒作氛圍開始下降。

              同時,下半年鋰鹽價格快速上漲后,下游正極材料廠商成本壓力明顯增加,部分企業開始向相關部門反饋價格過高問題,鋰鹽廠商亦停止主動提價。

              此外,上一輪碳酸鋰價格高點為2017年的16.8萬元/噸,最新價格為20萬元/噸,達到歷史絕對高位后,包括鋰鹽生產企業、下游材料企業對未來鋰鹽的價格預期也在減弱。

              具體表現為,鋰鹽價格11月以來的高位滯漲。

              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10月底價格為19.4萬元/噸,11月24日價格為20萬元/噸,同期氫氧化鋰價格分別為18.7萬元/噸和18.8萬元/噸。

              對此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鋰鹽“價格基數”的不斷抬高,可能會成為后期接下來快速上漲的阻礙。

              就近期調研情況來看,雖然存在上述兩個節點材料企業備貨的預期,但是與2020年同期相比,面對當前過高的價格,今年下游備貨力度可能會弱于2020年同期,相應需求端對鋰鹽價格的拉動也會降低。

              換言之,碳酸鋰會繼續保持漲勢,但是上漲效率可能會低于預期。

              礦端價值繼續強化

              大多數產業鏈內企業、研究機構,之所以如此看好鋰價未來的上漲,核心邏輯仍然是供需兩端的不匹配。

              按照國泰君安的統計,明年供給增量在18萬噸LCE左右,今年全球產量55萬噸,增量很容易被需求覆蓋,這部分增量按電池折算差不多是220-250 GWh的需求增量,需求存在超預期的可能。

              另據百川盈孚提供的國內碳酸鋰產能數據,2022年國內存在投產可能的產能約為21萬噸。

              但是,上述兩個口徑的數據需要更詳細的拆解,因為很多納入統計范圍的產能2022年能否如期釋放并不確定。

              即便產能能夠全部投產,除了少數鹽湖提鋰類企業外,明年還將面臨更為困難的原料供給問題。

              同時,上述正極材料企業高價區備貨的糾結,也是多數鋰鹽企業所需解決的問題。如2020年底,國內部分頭部鋰鹽企業曾進行鋰精礦儲備,但是現在國內鋰輝石卻已漲至2000美元/噸以上,今年底是否也要儲備原料?供應緊張格局下,又能儲備多少?

              一些新的行業趨勢,同樣不容忽視。

              就比如寧德時代與贛鋒鋰業的鋰礦爭奪過程中,后者已成為全球鋰業巨頭,緣何還要不斷加碼鋰資源?

              Mt Marion,澳洲在產第二大鋰輝石礦山,MinRes(澳洲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和贛鋒鋰業各持股50%,其40萬噸鋰精礦由贛鋒鋰業包銷。

              但是在近期召開的股東大會上,MinRes在談及公司鋰業時表示,“關于Marion礦山,我們要收回我們的承購協議,我們已經和贛鋒談過了?!?/p>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表示,“我們將成為氫氧化鋰的主要生產商。我們擁有的這些礦床,有幾十年的供應。事實上,我們將不再是簡單的增加精礦產量以滿足需求,而是要確保我們始終從鋰精礦下游加工業務中獲益?!?/p>

              若收回承購協議,贛鋒鋰業從Mt Marion獲取的鋰精礦原料相應也會減少?改為參考天齊鋰業、雅保分配泰利森鋰精礦的模式?

              此外,MinRes從單一鋰精礦供應商,計劃向鋰礦、鋰鹽一體化生產商的轉變也非孤例。

              “在MIN計劃做上下游一體化之前,多數鋰礦供應企業早就公布了要加大投資下游加工業務的計劃?!比A西證券晏溶團隊指出,澳洲礦山單賣鋰精礦的窗口期也已不多。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贛鋒在內的國內鋰鹽企業此前多通過包銷的形式,以鎖定原料鋰精礦供應。

              如果此后澳洲礦山集體轉向“一體化生產商”,依賴進口礦的國內鋰鹽企業原料供應將愈發艱難。

              在最近的A股鋰礦板塊反彈過程中,也出現了符合上述邏輯的一幕。

              11月16日至25日,鋰礦股漲幅排名靠前的公司依次為科達制造(青海察爾汗鹽湖)、西藏礦業(西藏扎布耶鹽湖)、中礦資源(加拿大Tanco礦區)、天齊鋰業(澳洲泰利森與南美SQM)、永興材料(江西鋰云母)。

              無一例外,全部是上游已布局鋰資源的企業。相比之下,贛鋒鋰業、雅化集團同期漲幅則明顯落后。

              鹽湖、自有礦企業彈性更強

              二級市場作出上述選擇,似乎也是對“礦端價值強化”趨勢的印證。

              擁有鋰資源,原料自給率更高的鋰鹽生產企業,成本優勢就更為明顯,相應的利潤空間更大、接下來的盈利彈性也就越強。

              國金證券統計的A股鋰行業上市公司成本結果顯示,成本最低分別為藍科鋰業(鹽湖股份、科達制造共有)、鋰鹽原料100%自給的天齊鋰業,以及永興材料和參股、簽訂包銷同步進行的贛鋒鋰業。

              鹽湖提鋰,不用多說,成本端預計會保持穩定。

              如藍科鋰業的原料,來自鹽湖股份鉀肥生產裝置排放的老鹵。目前,該公司一噸工業級碳酸鋰需消耗約2000左右立方鹵水,而鹽湖股份鉀肥裝置生產中每年排放老鹵量約有2億立方米。

              相當于,鹽湖股份的老鹵可以滿足10萬噸碳酸鋰的原料供應,而藍科鋰業已建成和在建合計產能尚不過3萬噸。

              相比之下,澳洲鋰輝石價格的上漲,則會對國內鋰鹽企業的成本端構成顯著沖擊。

              今年初,國內鋰輝石到岸價尚不過400美元/噸左右。而據百川盈孚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該價格已經升至2130美元-2200美元/噸。

              若按照1噸碳酸鋰消耗9噸鋰精礦的比例估算,相當于碳酸鋰的原料成本從2.3萬元/噸暴增至12萬元/噸。

              此外,鋰鹽加工費也在上調。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到,此前加工費約為1.7萬元至1.8萬元/噸,近期業內則反饋加工費已經增至3萬元/噸左右。

              如此算下,原料和加工成本就達到了15萬元/噸,外采澳洲鋰精礦加工的碳酸鋰生產企業利潤空間并不算大。

              相比之下,已實現鋰輝石或者鋰云母資源布局,同時原料自給率較高的鋰鹽企業則不會受到上述影響。

              如天齊鋰業旗下的格林布什鋰礦,為全球固體鋰輝石生產成本最低的礦山,2019年單噸鋰精礦運營成本僅為326澳元/噸(當前匯率,約為235美元)。

              以此為原料生產碳酸鋰,并與外采鋰輝石的鋰鹽企業對比,可能就會出現每噸毛利潤15萬元和5萬元的巨大差異。

              也正是因為這一差異,上述國泰君安電話會議對天齊鋰業作出相對激進的業績預期,并遠遠超過了當前各家賣方研報公開的預期值。

              當然,現階段的盈利預期只是結合當前原料、產品價格作出的理論值,未來還面臨著諸多變量,如2022年碳酸鋰價格如何波動、實際銷售均價能夠達到多少,以及公司H股融資進展和財務費用下降情況等。

              但是,趨勢是可以確定的,即2022年鹽湖提鋰、礦石提鋰企業,以及自有鋰輝石礦、外采鋰輝石等幾類鋰鹽企業的利潤彈性,將注定明顯分化。(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章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