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美國試圖勸說俄羅斯提高石油產量以抑制油價

              來源:財聯社 時間:2021-11-25 21:03:05

              據國際文傳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稱,美國正試圖說服俄羅斯提高石油產量,以降低全球油價。白宮周二表示,美國將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5000萬桶原油,以幫助冷卻油價。這些原油將于12月中下旬投放市場。

              延伸閱讀

              專家點評聯合釋放石油儲備:美國式的越俎代庖

              2021年11月23日,美國政府公告稱,美國能源部將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5000萬桶石油,作為“持續降低油價和解決全球供應短缺問題努力的一部分”。同時,這次釋放將聯合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英國等多個主要石油消費國聯合行動。隨后,印度政府宣布將釋放5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日本首相宣布將釋放大約420萬桶相當于日本國內需求1-2天量的石油儲備,這也是日本首次釋放國家石油儲備。韓國政府同樣宣布將釋放國家石油儲備,預計釋放規模將與此前韓國和國際能源署(IEA)之間的國際合作持平。英國政府將允許私人持有的石油儲備項目自愿釋放,目標約為150萬桶。

              我國則表示會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安排投放國家儲備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維護市場穩定的必要措施,并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雖然美國此前多次釋放石油儲備,但是,本次拜登政府宣布釋放的5000萬桶原油規模遠超以往遇到戰爭和突發事件的釋放規模,釋放邏輯也與前幾次大不相同。

              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于1973年,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機對西方發達國家造成的經濟沖擊,發達國家聯合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提出建立儲備石油以應對短期石油供應大規模減少甚至出現中斷的突發狀況,并設定了滿足國家90天凈進口量的安全線。

              縱觀歷史,盡管戰略石油儲備是為了應對突發的供應中斷而建立的,但是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釋放形式是多樣的,包括1)緊急釋放;2)原油試銷;3)交換協議;4)非緊急銷售。但是,歷史上由美國總統指示的緊急釋放僅發生了三次。第一次是1991年海灣戰爭,釋放規模為3375萬桶;第二次是20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釋放規模為2080萬桶;第三次是2011年,美國及其IEA的合作伙伴聯合釋放6000萬桶石油(美國為3000萬桶),以應對利比亞和其他國家的原油供應中斷。

              不同以往,本次釋放的目的更多是試圖使用戰略石油儲備作為武器去壓低油價,來應對美國國內高企的成品油價格以及數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高通脹率。同時,拜登政府這一舉動也被解讀為挽救其國內支持率的一次押注。美國中期選舉將近,而密歇根大學公布的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環比已經下降至十年低點。

              盡管此次美國聯合了幾個國家同時釋放石油儲備,但是幾個國家的釋放規模都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逆轉當前國際市場的做多情緒。日、韓、英等國的聯合釋放儲備行為則更像是一次“政治示好”。而且英國釋放的僅為自發性的商業儲備,而日本釋放的則為國家過剩石油儲備。

              從國際原油市場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在23日美國宣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后,國際油價并沒有應聲下跌,反而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分析原因不難發現,首先美國每天都會消耗1800萬桶左右的石油,5000萬桶規模的釋放不足以引起國際市場對于供大于求的擔憂。

              此次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聯合行動實際上是對OPEC+同盟的一次挑戰,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傳統上,OPEC一直在國際市場中扮演著供需調節者的角色。此次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聯合行動,很可能會導致OPEC+聯盟在臨近的會議上重新考慮增產40萬桶/日的戰略。如果OPEC+維持原有產量決定,將徹底抵消此次釋放儲備對市場帶來的下行壓力。而在本輪市場價格主要由供給驅動的前提下,OPEC+聯盟無疑比美國掌握著更大的市場話語權。

              本次聯合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沒有解決石油市場面臨的本質問題。當前造成市場供給偏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后美國需求回暖造成的成品油庫存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拜登政府在化石燃料領域的大規模收縮政策,限制了美國更多的石油生產。而且從長期來看,如果拜登政府不改變現有針對化石能源的投資限制政策,未來美國可能重新回到對外部能源高度依賴的軌道上。此外,美元超發,也是油價高位運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我國而言,盡管同樣遭受疫情沖擊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依舊保持在穩定增長的軌道上,我國對原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增長短期內也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根據中石油預測,2021年我國的石油需求仍可能保持1%的增長至超過7億噸,我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也將長期保持在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石油供應安全仍將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環節,我國應該繼續推進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并加快布局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同時,應該針對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化,動態調整儲備策略,更加優化補倉和釋放時機,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不斷降低儲備成本,制定符合我國實際需求的能源儲備戰略。(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章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