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大宗商品指數連降兩月:鋼鐵供需雙降 煤炭保持強勢供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1-12-06 16:30:5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2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99.2%,連續兩個月下跌。隨著天氣轉冷、環保限產全面推進以及疫情反復,給供需兩側均帶來影響,其中,淡季來臨令市場需求縮減明顯,前期市場剛剛建立的供需緊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市場供大于求的跡象顯現,商品庫存開始積壓。

              受訪專家表示,當前國內宏觀經濟運行趨穩,短期市場情緒偏樂觀,但國內制造業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進入12月份,需求淡季回落的局面仍將延續,大宗商品價格也將進一步趨弱向下。

              鋼鐵供需雙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鋼鐵供應量較上月減少3.2%,連續五個月呈現下降態勢,鋼鐵銷售量較上月減少1.7%,連續兩個月呈現下降態勢,且本月降幅較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員李大為分析,臨近年底,部分未完成限產指標的企業將大力壓產以保證達標,同時由于采暖季到來,北方部分鋼企面臨新一輪的環保限產。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多次強調,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在全國范圍的限產、減產呈常態化下,大多數省市粗鋼產量已經同比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10月份,中國累計生產粗鋼87704.6萬噸,同比下降0.7%,這是今年以來中國累計粗鋼產量增速首次為負。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76.28萬噸,環比下降2.04%,依舊保持下降趨勢。

              李大為認為,隨著各地壓減任務的落實,全年粗鋼產量不僅可以提前完成平控目標,還預計有2%左右的降幅??紤]到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疊加冬奧會召開在即,局部限產趨嚴,預計后期粗鋼產量仍將保持低位。

              也有部分鋼廠向21世紀經濟報道反映,雖然多類鋼鐵產品出現價格下滑,但此前庫存的高價原材料已陸續消化,正在批量采購降價煤炭,利潤有所提升,復產意愿增強。

              不過,11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已經臨近傳統的需求淡季,下游采購需求正逐步減弱。

              李大為指出,隨著全國大范圍降溫,其中北方地區進入供暖期后,需求整體下滑,南方地區在房地產投資需求降速的拖累下,總體需求也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國鋼鐵出口情況整體較好。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前10個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5751.8萬噸,同比增長29.5%,累計進口鋼材1184.3萬噸,同比下降30.3%。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受到國際經濟復蘇和國際鋼價高企等因素影響,2021年鋼材產品出口數量預計會有所增長,但進口數量將有所回落。

              “2017-2020年的鋼材出口數量都是逐年下降的,2021年只算是一個短現象。”李新創指出,中國鋼材出口產品正隨著低碳高質量發展而不斷優化,但附加值仍然相對較低,同時部分關鍵的“卡脖子”品種仍依賴進口。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陳中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疫情影響下大量海外訂單轉移至中國,但這并非“純粹的好事”,要看到其中高耗能產業訂單的較快增長。有相當一部分能源電力消費需求是在此類出口的拉動下產生,在獲得訂單收益的同時,也承擔了大宗原料價格上漲、運費高企的成本壓力,實際增益效果并不明顯。

              李新創表示,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于4月底和7月底發布的關于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公告,將使未來中國鋼材進出口結構發生改變,在“雙碳”戰略下,鋼材產品更優先保障國內鋼材需求和經濟發展。

              “對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品,應該限制出口,但鋼鐵產品的進出口不是簡單一刀切,如果我們沒有高端產品出口,就很難在國際鋼鐵高端市場上擁有話語權,而且還需要鼓勵廢鋼、鋼坯等原料和初級產品進口,推動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的發展,引導鋼鐵行業降低能源消耗總量。”李新創說。

              煤炭供應連續增長

              在12月3日-5日舉行的2022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國家發改委起草的《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方案》)提出,明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范圍擴大,供應方原則上覆蓋所有核定產能30萬噸/年及以上的煤炭生產企業,需求方則首次實現發電供熱用煤的100%全覆蓋。

              在價格上,《方案》提出,“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不變,但下一年的動力煤長協價格開始實行每月一調的月度定價,明確要求5500大卡動力煤保持在550元/噸至850元/噸的浮動范圍,其中下水煤長協基準價為700元/噸,較此前的535元/噸上調約31%。

              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是自2017年煤炭長協機制落地后的首次基準價調整,并給出明確的浮動區間,旨在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使煤炭價格真實反映市場供求基本面,著力增強保供穩供的能力。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首席分析師郝向斌也在12月6日舉辦的能源供需安全研討會上表示,化解煤炭供給基本矛盾在于確立煤炭合理的價格區間。近期煤炭產量快速增加,煤炭庫存增長,價格平穩回落,今冬明春再次出現煤炭供應緊張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11月份煤炭供應量較上月增長3.9%,煤炭銷售量較上月增長2.6%,均連續四個月呈現增長格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以來,全國統調電廠日均供煤達到81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30%。11月24日電廠存煤達到1.49億噸,比10月底增加逾4000萬噸,可用24天。

              李大為指出,此前預期的冷冬遲遲沒有出現,火電發電量及發電耗煤量增長放緩,電廠庫存已經快速回升,預計電廠采購需求將逐步減弱,但這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擠壓其他行業用煤需求實現的,真正的冬季用煤高峰即將到來。同時,目前絕對煤價仍處于較高水平,預計煤炭保供政策尚不會輕易退出,12月份國內煤炭供應將繼續維持高位。

              郝向斌認為,今冬動力煤需求總體旺盛的局面不會根本改觀,但環比增幅可能會低于正常水平。無論是國內的投資規模還是后續海外疫情帶來的制造業訂單,四季度都會指向邊際走弱的趨勢,因此判斷煤炭需求將會環比走弱。

              “近三年來,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耗煤比其他9個月多3500萬噸左右,預判今年環比增量可能會維持在3000多萬噸。”郝向斌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