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多種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 庫存開始積壓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07 09:00:56

              受保供穩價政策落地見效及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近來多種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其中,12月3日,動力煤主力合約報收848元/噸,較10月19日高點1982元下跌57%;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平倉價和晉陜蒙主產區煤礦坑口價降幅都超過了50%。

              受煤價大幅下降帶動,近期鋼材、鋁、玻璃及煤化工產品等價格大幅回落,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明顯緩解。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1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99.2%,跌至2020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分項指數顯示,當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需有所失衡,商品庫存開始積壓,市場下行風險開始積聚。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李大為表示,12月份隨著氣溫繼續下降、采暖季工地停工增加,預計后期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萎縮,商品價格也將進一步趨弱向下。

              大宗商品價格回落

              12月3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1121,較周初下跌20個點,較周期內最高點1343點(2021-10-19)下降了16.53%。據生意社價格監測,環比下降的商品共133種,集中在化工(共60種)和橡塑(共19種),跌幅前3的商品分別為 R134a(-18.97%)、R22(-13.89%)、煉焦煤(-12.40%)。

              自8月下旬起,國內動力煤期貨價格從低點的750元/噸左右一路飆升至10月中下旬的1982元/噸,創下歷史新高。隨后發改委多次表態,嚴肅查處資本惡意炒作煤價行為,打擊囤積居奇。隨著政策落地見效,煤炭供應緊張局面有所緩解,產能釋放力度大幅加強,價格逐步下行。

              進入11月后,焦炭價格經歷了八輪降價,每次以200元/噸的速度下調,已從月初的4038元/噸,跌至月末的2438元/噸。受煤價大幅下降帶動,鋼材、鋁、玻璃、紙漿、PVC、甲醇及煤化工產品等價格大幅回落。

              以鋼材為例,截至11月底,蘭格鋼鐵全國鋼材綜合價格為5082元/噸,較上月末下跌607元,跌幅為10.7%。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葛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鋼材市場已經逐步進入了傳統的需求淡季,北方地區需求明顯減弱,南方地區維持一定韌性。前期部分鋼廠有復產的現象,但隨后歲末“能耗雙控”政策再次趨嚴,鋼廠復產進程被迫中斷。短期來看,國內鋼市將維持弱勢震蕩的行情。

              川財證券指出,11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主要受兩大因素推動:一是10月中旬以來煤炭、有色、鋼鐵等成本整體下行,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位回落;二是很多中下游行業進入需求淡季。

              此外,機構普遍認為,全球流動性轉向預期是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深層次原因。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啟動“縮表”,受超量流動性支持而大幅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會順勢回落。

              關于明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汪壽陽近日表示,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逐步復蘇、市場流動性有所收緊等基準情景下,基于計量經濟模型和系列分析方法,預計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將難以維持高速增長,呈現高位震蕩并伴隨小幅回落態勢。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對第一財經分析,對大宗商品而言,供給沖擊是2021年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疫情反復、地緣沖突等風險不斷沖擊著大宗商品供應,港口擁堵和集裝箱短缺降低了全球供應鏈效率,碳中和作為新約束對供給影響初現?;鶞蕘砜?,2022年可能是再均衡、短缺收窄的一年。一方面是因為下游需求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損傷,可能難以維持疫后恢復期的高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供應風險消退,上游產量恢復或將繼續。

              市場供大于求跡象顯現

              天氣轉冷、環保限產以及疫情反復給供需兩側均帶來影響。李大為表示,淡季來臨市場需求縮減更加明顯,前期市場剛剛建立的供需緊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市場供大于求的跡象顯現,商品庫存開始積壓。

              數據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11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較上月下跌0.2個百分點至99.0%。該指數連續五個月下跌,顯示隨著商品價格的持續波動以及多個省份限產政策的持續推進,商品生產利潤下滑,部分商品生產受阻產量減少,商品供應量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11月份鋼鐵供應量較上月減少3.2%,連續五個月呈現下降態勢。從市場情況來看,臨近年底,部分未完成限產指標的企業將大力壓產以保證達標,另一方面由于采暖季到來,北方部分鋼企面臨新一輪的環保限產。

              李大為認為,從目前供應形勢看,隨著各地壓減任務的落實,年初工信部提出的全年粗鋼產量平控目標不僅可以提前完成,預計全年粗鋼產量同比還會有2%左右的降幅??紤]到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的趨勢,預計后期粗鋼產量仍將保持低位。

              但與鋼鐵供應量下降形成對比的是,煤炭供應保持強勢增長。11月份,煤炭供應量繼續增加,當月較上月增長3.9%,連續四個月呈現增長勢頭。11月原煤日產最高超過1200萬噸,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日均產量較10月進一步提升,保障了電廠電煤補庫需求。11月份以來,全國統調電廠日均供煤達到81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30%。

              李大為表示,雖然11月以來電廠電煤庫存持續回升,甚至已經超過去年同期,但是這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擠壓其他行業用煤需求實現的,而且真正的冬季用煤高峰即將到來,同時目前絕對煤價仍然處于很高水平,預計煤炭保供政策尚不會輕易退出,12月份國內煤炭供應將繼續維持高位。

              “從當前大宗商品市場的驅動因素來看,市場正面臨多空博弈,影響因素包括國內經濟運行趨穩、短期供應下降、庫存回升緩慢的利多,以及隨著消費淡季深入、中期在地產下行和滯脹背景下的需求放緩,加之流動性見頂以及美元上行帶來金融溢價的擠出?!崩畲鬄轭A計,整體來看,后期市場的下行風險正在持續累積,商品價格重心預計將進一步下移。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