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資金總量突破1.2萬億!廣期所加快推進碳期貨研發 深圳期貨業發展未來可期

              來源:華夏時報 時間:2021-12-10 09:02:08

              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已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今年1-11月,場內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69.19億手和536.4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1%和40.27%。

              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沖擊、流動性寬松、供需錯配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煤炭等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給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穩定造成了較大影響。期貨市場在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的同時,發揮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功能,期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再創新高,機構投資者參與度也穩步提升。

              在粵港澳大灣區期貨市場的建設方面,《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依托灣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綠色金融領域也作出了諸多有益實踐。那么,廣東碳期貨市場未來有怎樣的新發展?廣州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麗紅對本報記者表示,根據證監會批復的廣期所兩年品種上市計劃,廣期所產品布局主要涉及4大板塊、一共16個品種。其中,碳排放期貨等綠色發展類產品是廣期所的核心戰略板塊。開展這些品種的期貨交易,將有利于期貨市場提高中國的定價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同時,深圳期貨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深圳期貨公司總資產達到2338億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會長張必珍向本報記者表示,未來深圳的期貨業發展空間非常巨大,預計還有5-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在他看來,深圳還有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廣東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集散地之一,下一步如果繼續放開外匯市場、利率市場,那么廣東地區的外匯衍生品市場也會迎來巨大的規模增長?!?/p>

              碳期貨是廣期所的核心戰略板塊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綠色發展的“試驗場”,在綠色金融領域作出了諸多有益實踐,落地南沙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也將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重要平臺載體。

              廣州期貨交易所是中國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在此之前國內已有四大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對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支持廣州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沙浞掷么鬄硡^前期碳市場建設基礎和制度建設基礎,探索碳期貨、碳遠期等碳金融產品創新,為具有減排效應的綠色產業拓寬融資渠道,服務“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我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市場,2021年生態環境部發放的免費碳配額大約為43億噸。

              根據證監會批復的廣州期貨交易所兩年品種上市計劃,未來兩年,廣州期貨交易所計劃研發16個品種, 涉及4大板塊:第一類是服務綠色發展相關品種,如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工業硅等;第二類是大宗商品指數類,如商品綜合指數期貨;第三類是國際市場互掛類,通過實現與境外交易所的產品互掛,推動資本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第四類是具有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的大宗商品板塊,如咖啡期貨。其中,碳排放權期貨等綠色發展類產品是核心戰略板塊。

              朱麗紅表示,碳排放期貨等綠色發展類產品是廣期所的核心戰略板塊,而碳期貨上市后,中國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場。未來,廣期所將加強與實體企業和相關現貨市場的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期貨市場服務中國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徑。

              “商品指數類期貨是廣期所規劃的另一個重要品種板塊,它將填補中國期貨市場另一個空白。”朱麗紅介紹,廣期所正在加緊研發商品綜合指數期貨品種,后者將依托現有的期貨品種,將多種商品期貨有機結合在一起,從期貨市場的視角,提供一個反映中國經濟運行的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合約。

              她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加速,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都面臨著產業鏈重構,短期供需矛盾凸顯,碳市場建設和電力供給緊張形勢都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對大宗商品期貨、現貨市場都帶來了重大挑戰。與此同時,廣期所也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越是轉型時期,越需要期貨市場發揮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

              深圳期貨公司總資產達2338億

              隨著中國期貨業市場建設的不斷深化,深圳期貨業也在持續加快發展步伐。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深圳期貨公司總資產達到2338億元,凈資產235億元,客戶權益2067億元,累計凈利潤14億元,以上各項指標占全國均為15%左右,排名全國第二。另外累計凈收入40億元,占比全國11%,排名全國第三位。

              目前,深圳有4家A類期貨公司,其中A級、AA級各兩家,AA級公司數量占比全國12%。數據顯示,深圳期貨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951億元,占比全行業30%,同比增長53%。

              深圳市委副書記艾學峰表示,近年來中國期貨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市場交易量迅速增長,市場規模日益擴大,期貨服務實體企業的效果不斷提高。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和關懷下,深圳期貨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當前,深圳正迎來“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的重大歷史機遇。

              那么,深圳期貨業未來有哪些發展新方向?張必珍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未來深圳的期貨業發展空間非常巨大,預計還有5-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他認為,按照期貨市場的一般發展規律來說,金融期貨的占比應該在80%-90%,商品期貨占10%-20%。目前中國期貨市場主要還是以大宗商品為主,金融期貨發展程度還比較低。

              “深圳的資本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的規模,在全國是遙遙領先的。一旦中國的金融期貨市場稍微放開一點,深圳的期貨市場規模還要成倍地上漲。”張必珍表示,深圳還有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廣東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集散地之一,下一步如果繼續放開外匯市場、利率市場,那么廣東地區的外匯衍生品市場也會迎來巨大的規模增長。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