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年末銀行為資本狂 花式“補血”輪番上陣

              來源:中國經營報 時間:2021-12-18 12:30:14

              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商業銀行“補血”熱情空前高漲。《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10月1日至12月15日,已經有工行、中行、農行、招行等銀行發行永續債17只,總發行規模已達2382.5億元。而去年同期發行數量共13只,發行金額為1626億元。

              除永續債外,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也表現“激進”。10月1日至12月15日,銀行業共發行21只二級資本債,總發行規模為2976.93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發行11只,發行金額合計為882億元。

              此外,今年發行“大單”頻現。如日前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已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二級資本債券;興業銀行成功發行4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銀行發債“補血”熱情高漲,一方面受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監管要求更加嚴格影響,商業銀行普遍面臨業務不斷擴張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另一方面,受央行降準等政策影響,近期資金面寬松,市場窗口機會較好,銀行發債意愿強烈。

              搶抓市場窗口期

              12月13日,廈門國際銀行公告稱于12月16日啟動發行2021年第一期永續債,發行額度為30億元。據了解,這是該行首次發行永續債。

              無獨有偶,在啟動180億元配股之后,日前浙商銀行發布公告,宣布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薄記發行250億元永續債,這也是浙商銀行首次發行永續債。

              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首筆永續債以最高債項評級及發行范圍廣等特點吸引了多類投資者關注,銀行、基金和券商、保險等各類型金融機構參與了認購,全場認購倍數2.95倍?!坝览m債作為創新型資本補充工具,可以降低銀行資產負債率,達到改善資本結構和調節財務杠桿的目的,已成為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今年來,銀行機構積極響應有關部門貫徹落實補充資本的要求,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的能力?!?/p>

              “今年多家國有銀行及股份行成功發行永續債,絕大部分票面利率在4%以上,受益于近期資金面寬松、市場窗口機會較好,即使剔除同期十年期國債利率走勢的影響,浙商銀行此次永續債利率相較前期同類銀行的利率低約50個 BP,充分說明市場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闭闵蹄y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興業證券研報認為,2021年以來,貨幣環境整體寬松,隨著負債端擴容,對信用債的投資需求進一步增加;面對負債擴容和結構性“資產荒”,投資者積極向品種“下沉”要收益,作為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受到投資者熱情追逐。

              二級資本債方面,建設銀行公布該行2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于2021年12月14日發行完畢。12月15日,工商銀行6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完畢。

              記者注意到,近期二級資本債多以大行和股份行發行為主,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鄭忱陽表示:“大行主要是為了應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到期、表外資產回表、非信貸不良計提撥備等因素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大行的理財凈值化轉型普遍慢于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主要是為了應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首次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需要一定的時間做好充分準備。此外,二者也都面臨經濟下行、信貸高增下的資本補充壓力?!?/p>

              資本壓力仍在

              積極補充資本,反映出目前銀行還存在一定資本缺口。鄭忱陽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當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國外貨幣政策轉向也會給國內帶來匯率與資產價格波動加劇、國際資本回流等沖擊,從央行降息降準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銀行將持續增加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再加上監管對資本要求趨嚴,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依然不減。尤其對于中小銀行而言,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資本補充渠道較窄,資本充足情況依然不容樂觀?!?/p>

              “除了上述資本缺口以外,2021年10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聯合出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四大行還面臨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TLAC風險加權比率、TLAC杠桿比率分別不得低于16%、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別不得低于18%、6.75%,當前四大行面臨上萬億元的資金缺口。TLAC合格工具既包括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券等資本工具,也包括非資本TLAC債務工具,后者是補充TLAC最直接的方式,將成為主要手段。未來,各銀行依然會通過永續債、二級資本債、配股、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新型TLAC工具也會快速發展?!编嵆狸栄a充道。

              10月15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首批名單中共有19家銀行入選。此次系統重要性銀行對銀行資本金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附加資本要求和附加杠桿率上,分別需要由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和一級資本進行滿足,這也意味著銀行需要增加資本金,尤其是對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

              因此,未來商業銀行“補血”需求或加大。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商業銀行主要有內源性資本補充和外源性資本補充兩種選擇?!皟仍葱苑矫妫y行應加強負債成本管控,穩定存貸利差等,避免ROE水平過快下滑;積極推動向輕資產業務轉型;后續如果面臨達標壓力較大情況,可考慮靈活調整分紅比例,但也會面臨一些次生問題。外源性方面,擇機發行可轉債,推動主要股東轉股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推廣使用資本計量高級法,實現資本節約;針對銀行自身稟賦優勢,定增、配股等方式亦是可選項;等等。”

              不過,東亞前海證券研報認為,多渠道共同發力下,預期商業銀行資本壓力有所緩解。2021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監管層強調讓利實體經濟,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不足,監管層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拓展多元化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積極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資本補充“回血”,配股方式重回大眾視野,可轉債發行熱度提升,永續債持續活躍,二級資本債11月發行量大幅提升提振全年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