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海歸”選擇做鞋墊:“我是太行山的女兒 理應回饋這片土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2-01-13 16:31:28

              寒潮過后,豫晉交界的太行山區積雪未融。在河南省輝縣市西平羅鄉兆村村北的一處平房里,一派忙碌景象,十多位女工操作著縫紉機,不一會兒,縫好、扎好的鞋墊就摞成了一座“小山”……

              這是河南邦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邦尼公司)的一個扶貧就業點。2021年12月28日,趕在元旦之前,王威駕車近兩個小時來到這里,為女工們送上新年禮物??粗兡樕下冻龅男θ荩跬埠芨吲d。

              今年42歲的王威是民建新鄉市委委員,也是邦尼公司董事長??恐浑p鞋墊,她帶領近400人干出了年銷售額超8000萬元的事業。集科技、時尚、實用于一身的鞋墊,成為行業標桿,也帶動一方百姓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

              “海歸”何以選擇做鞋墊?

              走進位于新鄉市高新區的邦尼公司展廳,看到功能多樣、外觀各異、材質不同的鞋墊,參觀者都會直呼“開眼界”。

              王威介紹,公司主要研發、生產抑菌除臭功能鞋墊、專業運動鞋墊、文創鞋墊及其他足部矯形鞋墊,并致力于鞋墊新材料的研發與革新。在這里,單組份PU發泡材料、ETPU、軟木、咖啡粉等都能成為鞋墊的生產材料。

              經過多年耕耘,目前公司擁有日產縫制類鞋墊15萬雙、成型類鞋墊13萬雙、足部矯形鞋墊8萬雙的生產能力,產品銷往美、德、英、法等多個國家。邦尼公司也成為國際標準ISO20150《鞋類和鞋類部件抗真菌性能評估試驗方法》、中國行業標準QB/T5191-2017《鞋墊》的起草單位。

              一雙鞋墊,讓王威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騎絕塵,而她創業的源動力則是延續母親的夢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王威出生于太行山深處的輝縣市黃水鄉龍門村,1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為養活一雙兒女只能手拿剪刀、腳踩縫紉機制售鞋墊。后來,鄉親們有空也幫著一起做,逐漸形成了工商注冊的鞋墊作坊。

              留學回國后,王威原本有很多種選擇,但母親已年邁,位于大山深處的鞋墊作坊受到市場的沖擊風雨飄搖,幾十個跟著母親做鞋墊的鄉親面臨“失業”境地。

              “一雙鞋墊在艱難歲月里撐起拮據的家,養活了我們姐弟倆,這離不開鄉親們的一雙雙巧手,母親說大家的恩情不能忘?!蓖跬f,考慮到關停鞋墊作坊會讓不少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她毅然接手了母親的事業。

              一雙鞋墊助一方百姓脫貧

              自2011年正式投入到鞋墊事業中,王威首先注冊了一系列鞋墊商標,緊跟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并借助電商東風,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而她也一直記得母親的囑托,“帶鄉親們一起過好日子?!?/p>

              “我們團隊里有20多人是‘鞋墊二代’,他們的父母當年和我母親一起做鞋墊,現在他們幫我開拓更廣闊的鞋墊市場?!蓖跬f,無論是母親還是自己,事業版圖都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持。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看到不少太行山區的群眾還過著拮據的日子,王威和團隊在林州、輝縣等地的太行山深處建設了9個扶貧就業點,最遠的點位距離公司總部開車需要3個小時。

              53歲的郭慶云是兆村鞋墊車間30余名員工之一,每天她經手的鞋墊超千雙,每月為她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成為她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

              “這個活兒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工作時間靈活自由,家里有事隨時可以走,廠子離我家就500多米?!惫鶓c云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只要勤快就能掙到錢的活,也正是這份工作,幫助她家擺脫了貧困。

              而位于龍門村的鞋墊車間規模更大,在崗人數有112人,其中為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85個。生在長在村里的黨艷是廠長,足不出戶就擁有一份事業,36歲的她表示很滿足。

              “村民們想走出大山不容易,山里的這個鞋墊廠,讓大家在家門口每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切切實實幫助到許多農村家庭有了穩定收入?!秉h艷說,一雙鞋墊微不足道,但卻關乎一方百姓的生計,“對我來說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事業,因為我們的努力可以讓鄉親生活得更好?!?/p>

              9個扶貧就業點的鞋墊要一雙不落地回收,綜合算起來其實并不掙錢,還要補貼一部分工資,管理層都建議取消。作為一名企業家,站在企業發展角度,王威心里也明白,地理位置偏僻、運輸成本高的就業點已不是最佳選擇。但她堅定地表示,只要企業在一天,山里的廠子就在一天。

              “媽媽說,最難的時候是村民們用一雙雙鞋墊維持我家的生計,現在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不能忘了大家。”王威說,即使不賺錢,村里的廠子也得留著,“我是太行山的女兒,理應回饋這片土地?!?/p>

              因此,至今,每周兩次,從總公司出發的貨車還是會一一抵達9個扶貧就業點,留下原材料,帶走產成品,同時帶走的,還有大山深處村民們的致富夢想。(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