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美聯儲加息是虎年之狼嗎

              來源:經濟觀察網 時間:2022-01-14 15:33:22

              如果把2022年最大的全球宏觀風險視為“狼”,掐指算來,它們可能是美聯儲加息、疫情反復及疫苗效果,極端氣候風險等。

              姑且將“美聯儲加息”視作一匹頭狼,這在我們對諸多首席經濟學家的問卷調查中得到印證,幾乎逾五成觀點認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美聯儲寬松政策退出。

              而這關乎“癮君子戒毒”的故事:為了對抗危機,美聯儲就像是一個不斷打貨幣興奮劑的癮君子。資產負債表在過去幾年從不到4萬億一下子擴至8.8萬億美元,并出現了通脹等不良反應。有人說,它因此要給民眾做個要“戒毒”的樣子。但是,一旦出現金融危機或經濟蕭條,興奮劑還是得繼續打。

              這不,如果說2021年12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鷹味”十足的話,囿于之后發布的美國12月通脹數據7%——弱于7.1%之市場預期,市場又有觀點稱:基于通脹不具備可持續性等原因,美聯儲緊縮政策或不及預期。

              金融市場總是忐忑不安。美國12月通脹數據公布當日,截至收盤,股指全線上揚;次日(當地時間1月13日),美聯儲布副主席提名人雷納德稱,FOMC將在開始加息“一段時間之后”縮表等。市場聞聲失色,截至收盤,美國三大股指悉數大跌。

              這天的A股三大股指更是齊跌超1%,三大股指僅于前一交易日短暫反彈。似乎開年冷啟動的A股仍在探底。這背后映射的是什么?

              國內突然緊張的疫情無疑會影響預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我們還面臨房地產下行、出口增長疲軟、疫情引起的經濟成本上升、消費復蘇乏力、就業等諸多挑戰。美國貨幣政策收緊也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可能都是左右投資者擺布資產的“利空”因素,孰輕孰重,尚難定論。

              當然,經濟也不乏結構性亮點。如專家指出,疫后我國呈現出出口景氣度較高、高技術投資高增、數字化轉型加快、綠色投資作用凸顯等局面,這些都將對經濟形成重要的支撐。

              與此同時,中國公布的去年12月經濟數據也昭示通脹緩和。其話外音是:飽受“滯”困擾的中國經濟,“脹”的壓力或將有所減輕。這意味著,穩增長下,宏觀政策可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托底經濟。而自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目前市場未見寬松政策的全面放開;盡管政策上有所放松,但空間有限。

              也有人擔憂12月份的通脹數據只是暫時回落;美聯儲政策轉向會對中國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高通脹預期下,我們的貨幣政策無法過度寬松。

              事實上,由于中美經濟、宏觀政策所處的周期不同,中方穩增長,防“滯”——需要通過擴大需求與消費來解決;美國控通脹——擬加息縮表防“脹”。而周期錯位亦是決定大類資產配置的核心因素。兩大經濟體,一個步入下行階段,一個處于繁榮后期。

              就新興經濟體而言,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恐導致資本外流,匯率貶值、股價下跌;疫情仍在蔓延背景下,經濟復蘇難度或加劇。從中國角度看,市場主體則會結合形勢變化動態調整資產負債幣種結構,銀行代客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順差可能收窄,跨境資金流入可能放緩,避險情緒也能波及國內股市。

              當然,也有樂觀者認為,由于目前中美利息絕對水平保護性較強,以及可通過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釋放國內貨幣政策空間等原因,2022年美聯儲加息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掣肘比較有限。

              不只是現在,過去亦如此,中國貨幣政策保持了“以我為主”的獨立性,人民幣資產或仍將受到國際市場投資者的青睞。

              那么,所謂“狼”來了莫非是虛驚一場?還記得美聯儲2017年3月份的那次加息嗎?當時它被標注為國際金融市場超級36小時的風險事件之一,殊料,美股、美債、金價、油價應聲上漲;事后市場戲稱——原來,這次的美聯儲加息是只白天鵝!

              但問題在于,已步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已非昔比。中美兩大經濟體的GDP增速更是從未如此接近過;國內外宏觀形勢也從未這般復雜多變,且裹挾類似供應鏈沖擊、環保等硬約束條件,騰挪空間未必很大。過去30年間,中國在1989及1991的經濟增速表現最弱,約4%-4.2%。目前會破此記錄嗎?另外,我們作為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均高于美國;但接下來的這一年當中,會出現某個季度的經濟增速低于后者嗎?

              審時度勢,若通脹壓力暫時緩解,宏觀政策需要再發力嗎?已有官員建議,“三重壓力”下,需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

              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經濟下行階段,宏觀政策能否真的放松,并激發市場活力才可能是穩增長之根本。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