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2022開年三筆大增資 保險行業“補血”忙 三大特點透視未來趨勢

              來源:財聯社 時間:2022-01-14 16:46:39

              年末年初,保險公司往往“補血”忙。

              2022年剛開年,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相互”)、 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人壽”)和中國人壽財險公司(下稱“國壽財險”)紛紛披露了增資消息,此外地方性險企中路保險也宣布了第二輪公開增資的消息。

              資本金是保險公司經營的“紅線”和底牌,持續平穩發展都離不開資本金的支持。2022年剛開年的幾起增資事件都頗具特點,有保險業最大增資引戰項目的落地、有事關各資本系的布局、還有財險巨頭的身影,熱鬧紛繁。

              由于友邦人壽入股中郵人壽的大筆交易落地,剛開年保險行業的增資“補血”額度就超過了200億元,另據數據顯示2021年行業的整體增資“補血”額度在1300億元上下。從增資的機構類型和數量看,保險業開放的腳步正進一步加快。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保險機構的增資目前仍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增資仍以中小險企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中小險企相對處于特定的發展階段,業務發展的速度對資本金的消耗也相對會比較多,再加上大多數中小險企還未進入盈利周期的平衡點,還沒有形成償付能力的自我補充機制;二是保險機構增資現在會從戰略投資引進的角度去考量,更加注重股東資源和業務協同效應;三是對外開放的趨勢更加明顯,這和外資更加看好中國市場緊密相關,現在中國市場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增量空間很大,對外開放的信號釋放之后,很多外資公司都加碼了在中國的投資。

              三起增資背后故事各異

              回顧保險行業三起剛剛落地的增資故事,每一則都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和來路。

              1月4日,信美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相互人壽,或信美)獲批增資1.76億元,運營資金增至11.76億元。此次增資,由新出資人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涌金控股)提供0.76億元,原出資人湯臣倍健提供1億元。

              由于涌金系的增持和新浪系的缺席,信美相互的此輪增資顯得撲朔迷離。

              涌金系出資源于看好保險業,涌金系還投資了長城人壽。據天眼查信息,涌金系投資參股的金融機構,除了長城人壽和信美相互人壽外,還包括國金證券、國金基金、微眾銀行、大連銀行等。

              而備受關注的新浪系此輪并未出現在增資方案中,根據信美相互披露的上一版增資方案,擬將注冊資本(運營資金)從10億元增加至17.65億元,其中,新浪微博運營主體北京微夢創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微夢”)成為第一大出資人,占比33.1445%。

              根據公告,微夢作為新增運營資金提供人,在為信美人壽提供新增運營資金5.1億元的同時,受讓信美人壽運營資金提供人北京遠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000萬元初始運營資金借款債權,以及北京創聯國培云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2500萬元初始運營資金借款債權。

              其他兩家增資方分別為涌金控股提供2億元,湯臣倍健提供新增運營資金5500萬元。對比最近落地的增資方案,涌金控股變為0.76億元,原出資人湯臣倍健變為1億元,單對比這兩家比此前擬定的增資方案有所減少。

              就業界一直關注的新浪系入股“黃了”一說,財聯社記者獨家了解到,新浪并未退出增資隊伍,由于股東資質、監管要求等原因,新浪未出現在此輪增資中,但不表示新浪撤資。據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新浪系想參與的更深入”。

              除信美相互增資方案落地外,1月11日,財險業巨頭國壽財險也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變更注冊資本的公告,擬通過現有股東增資補充90億元注冊資本金。

              1月12日落地的另外一項增資方案則更為引人矚目,交易引資金額達120.33億元,是我國保險業截至目前最大的增資擴股引戰項目。根據公告,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中郵人壽變更注冊資本及股東的批復稱,批準中郵人壽注冊資本從215億元增加至286.63億元,由友邦保險有限公司認購新增注冊資本71.63億元。

              這三起增資是2022年開年路上剛剛落地的行業縮影。但增資之路漫漫,沒落地前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帆風順的少,坎坷不平的多,增資額不足的、股東臨時打起退堂鼓的,在靴子落地之前,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比如中恒集團宣布終止參與北部灣財險增資擴股項目,比如國富人壽的增資額不如意,再如三星財險增資的一波三折。2022年奔跑在增資賽道上的保險公司們都祈望能夠一帆風順。

              透視增資趨勢:股東、發展、開放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1年,有超過20家保險公司披露注冊資本變更公告,擬增資總額接近300億元。

              細究這些擬增資方案的背后,大致有三大關鍵詞。一是原股東增資,從內部溝通途徑而言相對容易,也是保險機構們愿意選取的最直接的方式,當然直接并不等于簡單和容易。除了依靠原股東增資,發債也非常受保險機構們的青睞。

              第二個關鍵詞是發展,所謂的發展是指保險公司在增資的過程中開始考慮業務的發展。數據顯示,在去年披露的增資方案中,就有10家險企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計劃補充資本金超過200億元。

              一般保險公司引進戰投是為了增資補充償付能力充足率擴張,隨著市場和行業的變化,引進戰投也和業務協同發展,以及為上市做準備鏈接起來。比如對于入股中郵人壽,友邦保險曾表示,對中郵人壽的投資將令該公司受益于拓寬中國壽險市場機遇,以及與友邦保險現行的中國戰略互補的分銷渠道和客戶群所帶來的潛力。

              第三個關鍵詞則是開放,早在2020年,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增資、大韓再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開業、瑞士再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增資等消息就引發關注,2021年,又有5家外資保險機構的增資方案獲得批復。

              據朱俊生分析,“資本金對于拓展業務至關重要,資本金更多,就可以做更多的業務。外資再保險集中增資,與原保險市場開放也有一定關系。通常,外資保險公司會選擇外資再保險公司進行合作。隨著外資險企市場份額的提升,其直接保險業務快速拓展也使得外資再保險公司的中間機會有所增加?!?/p>

              (文章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