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互聯網貸款整改下半場 銀行困境待解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2022-01-16 09:16:18

              《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關于出資比例管理和嚴控跨地域經營兩部分的要求,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互聯網貸款整改進入下半場。

              自2020年以來,監管機構對互聯網貸款的管理逐漸收緊。在采訪中,《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由于監管層對商業銀行的集中度、跨區經營、核心風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隨著部分監管要求過渡期結束,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尤其是不具備互聯網銀行牌照的民營銀行面臨的經營壓力逐漸凸顯。

              某民營銀行管理層坦言,由于各地區對互聯網貸款的監管口徑不同,互聯網貸款新規對于部分銀行的貸款增速以及規模影響很大:非互聯網型民營銀行成立時間短,營業網點少,不具備競爭優勢,尤其是存量貸款自然結清后,回歸地方,未來的貸款業務發展情況不容樂觀。

              區域政策不同: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0年以來,監管機構連出多項政策加強對互聯網貸款的監管。2020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并設置了兩年的過渡期,到2022年7月;2021年2月再次補充發布《通知》。

              不過,在互聯網貸款的監管政策公布后,由于各地對于具體業務的監管口徑有所差異,引發了部分銀行的經營困境,在民營銀行中尤為明顯。

              《通知》中第2條提出,要加強出資比例管理,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應嚴格落實出資比例區間管理要求,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第5條規定,要嚴控跨地域經營,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其他規定條件的除外。上述民營銀行管理層指出,《通知》中上述兩條要求在2022年1月1日便開始執行,而其中第5條對于小型銀行尤其是對非互聯網牌照的民營銀行來說,影響很大。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明確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和億聯銀行4家民營銀行的互聯網資質,即這4家民營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至少可以全國展業。然而,某民營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道,該行通過調查了解到,由于各地監管政策不同,除了上述4家民營銀行外,在其他15家民營銀行中,有8家民營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目前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投放;有2家民營銀行的部分業務在全國投放,但互聯網貸款業務只在本地投放;余下的5家民營銀行則僅將貸款業務投放在本省或注冊地所在城市,且大部分以線下業務為主。

              互聯網貸款回歸本地難在何處?“在深耕本地貸款業務過程中,我行由于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實體網點,故沒有傳統銀行的展業優勢,在與其他本地銀行競爭時,沒有優勢?!蹦硸|部民營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如是說。

              上述民營銀行管理層坦言,監管對于互聯網貸款的管理政策對銀行貸款的增速以及規模都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存量貸款自然結清后,這部分存量用戶消耗之后,接下來的難度將逐步增大,壓力不可預估。

              跨區域開展線上業務的局限不僅影響著貸款業務,存款業務也受到波及。某北方地區民營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在存、貸款雙重壓力下,非互聯網銀行牌照的民營銀行本身業務單一、有限,業務發展的潛力就會受到強烈沖擊和影響。新客戶可以通過促銷、拉新活動帶來,但本身存、貸款產品沒有競爭優勢,對于新客戶的拓展,后續沒有有效的留存手段,長期來說便會造成獲客難、獲客成本增加等壓力?!?/p>

              針對上述困境,某城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建議,可以適當拓寬異地展業邊界,或者適度放寬民營銀行經營區域限制。

              風險壓力:核心風控能力提升在即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銀行對于互聯網貸款的整改工作仍在穩步進行。

              華東某民營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分析認為,互聯網貸款新規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直接的,除了對商業銀行的集中度、跨區經營給出了監管方向,對銀行的核心風控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從實踐來看,貸款用戶的獲取仍是難點,且對于新設立的民營銀行而言,貸款的用戶多是‘長尾用戶’,質量不高,有一定的壞賬風險?!鄙鲜雒駹I銀行人士談到。

              上述北方地區民營銀行人士也認為,關于互聯網貸款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給民營銀行帶來的最大壓力還是體現在風控方面,尤其是在科技風控領域,增強科技實力、提升核心風控能力的建設依然是民營銀行拓展客戶、業務規模的重要基礎。

              上述城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中小銀行破解風控難題的關鍵是建立在嚴格自主風控的基礎上,借助深耕區域市場的地緣優勢,利用本地客群的稅務、社保等基礎信息資源,適當引入符合監管要求的金融科技手段,開展自營業務。

              “從我行的實踐看,在貸前準入環節,我行持續加強對線上第三方平臺貸前的風險獨立盡調。具體策略包括,對平臺基本信息、股權結構、營業情況、營利模式、輿情信息、同其他機構合作情況、產品要素、放款和還款流程、平臺是否資金歸集、貸款用途、產品是否資金錯配、是否存在遞延類或權益類產品等進行深入調研?!鄙鲜鋈A東某民營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貸中預警和貸后管理環節,上述華東某民營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該行加強了貸后數據監控、模型迭代與優化?!拔覀儠敿氂涗浤P蜕暇€后的運行情況、模型輸入輸出結果、異常報警等,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定期檢測報告模型應用情況、模型審批后逾期情況等,評估模型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最長每三個月迭代一次模型。并強化項目貸后管理檢查,對所有互聯網貸款項目按月出具風險分析報告,至少每個季度出具一份貸后檢查報告,結合業務風險實際,提升模型優化頻率?!?/p>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還指出,互聯網存、貸款相關管理趨嚴后,民營銀行的攬儲、資本補充,以及跨區展業等均面臨痛點與掣肘,此外民營銀行是否具備先進的管理機制進行人才激勵和人才留存,也是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