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美女基金經理直播聊起“養豬那些事兒” 這市場有哪些因素超預期?

              來源:財聯社 時間:2022-01-18 13:47:26

              “一般來說,豬大概養到100斤左右就可以出欄了,如果說養到120斤、130斤,那就叫做大白豬了。”在近日一場直播中,美女基金經理不時向基民科普“養豬那些事兒”。

              盡管這位美女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多達27只,且絕大多數為跟蹤市場的ETF基金,總規模超200億元,但這一次直播聚焦卻是一只管理規模不足10個億有關“畜牧養殖”的ETF基金。

              從小時候印象中的豬肉價格到一次調研路上的“遭遇”,從養殖大戶的養豬成本到市場上涌現出來的“大白豬”,再到生豬價格和豬肉股的內在聯系,甚至讓聽過這場直播的人打起了“養豬的生意”。

              美女基金經理聊起“養豬那些事”

              “最近豬價已經開始出現了下行的走勢,但是我們會發現,養殖股包括養殖ETF竟然還能節節攀升,攀升到什么程度呢?”直播準時開始,國泰中證畜牧養殖ETF基金經理梁杏就拋出了這一問題。

              她以自己管理的養殖ETF為例,截止1月12日,今年以來的漲幅收盤是4.34%,而同期滬深300的收益率是-1.92%。于是,市場上有一種說法,這大概是投資人“超前布局”惹的禍。

              生豬價格在往下走,但養殖ETF卻漲勢不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生豬價格往下走,養殖板塊竟然還往上走,這個難道不是很有意思的現象嗎?梁杏打開了話匣子,準備先“說道說道”這個事。

              自2021年3月8日,養殖ETF是上市后,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上市后當年七八月,“左側一路狂跌”,最低跌到了接近0.7元,這是一個“超預期的供需不平衡的格局”。

              為什么這么說?當時ETF在發行時,梁杏曾向幾位農業方向的首席研究員和新財富分析師請教,盡管當時大家都認為“行情比較平淡”,但誰也沒想到它會出現大跌30%的情況。

              當時什么東西超了預期?梁杏給出的答案——生豬出欄的數量超了預期!我們一年大概是要吃幾千萬噸豬肉,但是因為非洲豬瘟,2019年消費量下來了,價格也開始往下掉了。

              非洲豬瘟死掉了很多生豬,價格就開始往上漲,漲了之后很多老百姓開始吃不起肉了,或者說因為太貴了,減少了吃肉,所以就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跌破5000萬噸的消費量的“黑天鵝”。

              第二個階段大概是去年三季度的觸底反彈過程,梁杏認為這是一個“情緒上短期反彈”。當時還有一個情況,國家第一次收儲,短期對市場信心有所提振,但是很快又下去了。

              第三個階段是去年九月份到去年年底,這一輪反彈了大概20%-30%。梁杏認為,這可能有人有了“交易反轉的預期”,但是可能更多的是交易年底的需求反彈為主;

              第四階段就是開年以來,養殖ETF創了近期新高。她認為,隨著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數據的持續下降,進一步給市場確立了養殖行業出清的信心,這個是市場2022年開年以來非常興奮的原因所在。

              養殖行業有兩個“長期邏輯”

              2019年的一天,梁杏去外地調研,出了機場后打了一輛出租車,因為夏天,車窗是搖下來的,一路過去特別臭,師傅說“這里死了很多豬,沒來得及埋,就丟在路邊了……”

              這是非洲豬瘟帶給這位美女基金經理的直觀印象。對于中小養殖戶來說,他們的動物保育意識并沒有那么強,也沒有特別好的條件,當你的豬生病的時候,最好應該是把他們隔開。

              如果我們去農村走一圈,你會發現這些豬基本上都養在一塊,或者它的豬舍挨得非常近,也沒有什么把空氣隔絕開的設備,可能就是水泥圈兒圈一下就是一個豬圈,個體養殖戶的豬圈還比較原始。

              梁杏進而得出結論,養殖行業存在一個市場份額不斷集中的長期邏輯——養殖大廠通過規?;膬瀯莺托梢赃M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從而提升市場集中度。

              說到這里,梁杏分享了她所了解的“養豬經”。如果是個人養殖戶,首先得買“小豬仔”,然后自己去養大,這叫“育肥”。養殖戶就有兩塊成本,一個是去買小豬的成本,一個是去養小豬的成本。

              如果是養殖大廠的話,他們就能省去“買小豬仔”的成本,但還有一個育肥的成本,從小到大打疫苗、吃飼料、住豬舍,還有有人力等等。這些成本疊加在一塊,一頭豬還要虧掉200多塊錢。

              在梁杏看來,養殖行業還有另外一個長期邏輯——肉價長期向上?!叭绻旁跉v史長河里面看,從我們小時候到現在長期來看這個肉價還是會往上走的。”她稱。

              未來會怎么樣?梁杏認為,它既然有一個反轉的預期,就不是彈一下就結束了,它應該是一個新的豬周期的開始。雖然有“提前交易”的成分,但目前并沒有“交易完”,后續還是有一定的空間。

              (文章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