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銀保監會糾偏隔離險 網紅保險不能“玩過頭”

              來源:北京商報 時間:2022-02-08 15:16:24

              “隔離能躺賺”,自帶流量的宣傳標語讓隔離險迅速出圈,但夸大、博眼球式片面宣傳暴露出的問題也在不斷顯現。為端正部分公司經營理念、保護消費者權益,銀保監會緊急出手,隔離險宣傳應聲降溫。2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隔離險正在規范宣傳中,部分產品在宣傳界面、投保界面中已新增明顯的免責條款提示。

              業內人士指出,隔離津貼類的產品緊跟形勢熱點,符合“保險姓?!钡倪壿?,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保險公司片面宣傳,對于強制隔離約定比較嚴格,范圍比較窄,不僅嚴重導致保險行業信譽的下降,還可能增加不同主體包括管理部門的管理難度。

              過度營銷引來監管出手

              保險公司隔離險的銷售界面中,“最高賠付500元/天”的醒目字體試圖暗示消費者“買到即賺到”,但當消費者真正申請理賠的時候卻困難重重,過去這段時間,類似的隔離險理賠糾紛頻頻發生。

              理賠困難的源頭在宣傳。某保險代理公司有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各地突發疫情時,保險營銷員趁勢在群聊、朋友圈中轉發投保鏈接,而產品只宣傳了保障范圍,沒有同樣力度強調除外責任,一些消費者本不具備購買資格,或者無法提供保險公司要求的隔離證明,卻購買了該保險,導致了后期理賠難。

              在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看來,“隔離險成為網紅首先是因為該產品直擊消費者的痛點,能夠為因疫情被隔離的被保險人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彌補他們的損失,撫慰他們的心情。不過,此過程中也出現了過度營銷,只強調保費便宜和保額有多高,卻掩蓋了諸多責任免除的情形。這不利于隔離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更有損行業的長遠利益”。

              為此,2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銀保監會財險部近日向各銀保監局、財險公司下發《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對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公司應主動做好理賠服務,不得無理拒賠,影響消費者的正常理賠訴求,防止出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此外,《通知》要求,財險公司不得通過欺騙、隱瞞或者誘導等方式,對隔離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等重要情況作出容易引人誤解的宣傳或者說明,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

              截至2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瀏覽多家保險公司隔離險產品詳情界面發現,相較此前,部分產品在宣傳界面、投保界面中已作出明顯的免責條款提示。

              比如“現代財愛無憂意外險”在點擊立即投保后,顯示暫不支持境外用戶等的投保說明;“眾惠財險全民疫保同意外險(含新冠肺炎隔離津貼)”在產品詳情界面中,將不建議投保人群及免責情況放在了首位;無獨有偶,太平財險的“暢無憂呼吸系統特定重大疾病保險(2021版)”在產品詳情界面中,保障責任中特別說明一欄將免賠情況用紅色字體突出顯示。

              產品宣傳規范進行時

              那么,下一步,隔離險如何“端正身姿”,更好地發揮其保障作用?保險專業律師李濱認為,隔離險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隔離政策來設計保險產品,使得保險公司的經營與社會、政府、百姓通常的合理的預期一致,真正承擔起在災害事故中為社會、家庭和政府分擔責任和風險的作用。

              事實上,保險公司在產品宣傳中,也因一味“迎合市場”而受到監管的多次“打擊治理”。2021年8月25日,北京銀保監局出手叫停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等內容。

              此次《通知》也指出,財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科學理性經營,為消費者提供切實有效的風險保障。

              人身險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有相關規定。比如在組合銷售方面,2020年,銀保監會下發《關于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組合銷售專項核查整頓工作的通知》,為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組合銷售行為,此次核查的要點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即:經營理念不正確、捆綁銷售不合規、承保規則不合理、銷售宣傳不規范等。

              同時,監管部門對互聯網保險有著明確的產品宣傳要求,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指出,保險公司開發互聯網保險產品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不得進行噱頭炒作、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

              不要只看短期業績

              “隔離險”不是特例。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些針對特定形勢、特定人群的保險層出不窮,但都因為過度營銷、夸大宣傳而“草草收場”。

              例如此前,部分保險公司曾針對996上班族推出了“奮斗險”“白領保險”產品,針對打拼一族進行宣傳,在實際中,消費者表示,理賠保障很雞肋,投保限制多。還有“熬夜險”等保險產品,雖然迎合了一定時間的互聯網風向,但最終都是風靡一時后又紛紛下架。

              曾風靡一時的保險產品,如今卻“過氣”、下架,李文中認為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風險狀況或者市場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導致市場需求發生改變,例如2003年SARS保險火爆之后很快退出市場就是因為SARS疫情沒有了。另一種是由于過度營銷營造出來的市場氛圍難以持續,消費者回歸理性之后需求退潮,甚至還會帶來消費者的抵制和對行業的負面評價?!?/p>

              對于夸大、博眼球式的片面宣傳,某保險公司銷售總監表示,保險公司應該舉一反三,高度自我反省,包括沒有出現這類問題的保險公司,也應該以此為鑒,不僅嚴格按照緊急通知里的要求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整改,而且要設法從內部流程上進行調整和優化,嚴格杜絕以后出現此類事情。

              “非網紅保險產品也存在夸大宣傳的現象,但是沒有網紅保險產品顯得突出?!崩钗闹姓f道。保險產品的夸大宣傳很容易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購買了并不適合自己甚至與其購買目的嚴重偏離的保險產品,花了冤枉錢。

              對此,李文中指出,保險公司不要只看到短期的業績,還要看到行業的長遠發展,銷售網紅保險產品時更應客觀地向消費者介紹該產品,特別要提示消費者注意責任免除約定,引導消費者購買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北京商報記者陳婷婷胡永新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

              標簽: 銀保監會 網紅 保險 玩過頭 宣傳 自帶 流量 部分 出圈 界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