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擴容 規范增額終身壽險、醫療保險的產品設計及定價問題

              來源:藍鯨財經 時間:2022-02-16 14:58:25

              藍鯨保險從業內獲悉,近日,銀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相較2021年新增9條內容,還有2條有所微調,共計調整11項內容。

              其中包括,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的減保比例涉及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利率風險;短期健康險保險產品條款中關于不保證續保的表述不符合監管規定,存在較為嚴重的誤導隱患;醫療險費率厘定年齡區間跨度過大,存在不公平定價風險;產品現金價值計算不符合一般精算原理,存在長險短做風險等。

              據悉,銀保監會將繼續發揮產品通報、“負面清單”等機制的長效作用,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對于通報次數多、問題屢查屢犯的公司,采取包括監管約談、監管問責并公開披露處理結果等一系列監管措施。

              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產品通報常態化,定期監管“回頭看”

              回顧來看,2018年,原保監會人身險部對人身保險產品開展專項核查清理工作,對人身保險產品開展專項核查清理工作,對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罔顧公平合理,損害消費者利益;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產品的相關行為進行了嚴查。同時,監管部門還發布了人身保險開發設計負面清單共計52條禁令,18版負面清單涉及了產品條款設計,產品責任設計,產品費率厘定,產品精算假設,產品申報使用管理五個環節。

              自此,負面清單成為保險公司進行產品開發的對照參考,也是監管部門進行產品管理的重要抓手,通過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險公司在售存量產品,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

              2019年,銀保監會建立人身險產品通報制度;2020年銀保監會先后3次通報58家人身險公司的產品問題;2021年,銀保監會下發21版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相比2018年增加了21條內容,同年,銀保監會通報20家人身險公司的產品問題。

              在人身保險產品問題通報制度的基礎上,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機制逐步建立。銀保監會也表示,將持續從嚴監管產品,充分發揮產品通報、“負面清單”等機制的長效作用,定期開展產品監管“回頭看”,對通報次數多、問題屢查屢犯的公司,采取包括監管約談、監管問責并公開披露處理結果等一系列監管措施,持而不息規范公司產品開發管理行為。

              2022年1月,銀保監會再次通報28家人身險公司的產品問題,主要涉及產品設計、產品條款表述、產品費率厘定等三大問題。除了常見問題,監管還首次點出“在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中部分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并提示個別公司管理粗放、風險合規意識淡漠,部分歷史產品易造成“剛性兌付”預期的風險隱患。

              “負面清單主要用于保險公司自查比對,相當于操作指引,結合公開點名的通報,對照進行問題整改,給了公司比較強的震懾,保險公司通過產品設計規避監管的空間進一步壓縮,尤其是中小公司的部分理財型產品”,一位保險公司管理人士向藍鯨保險指出。而定期發布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可以不斷強化信息披露,提升產品監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動態調整,增額終身壽險多項產品設計問題列入“負面清單”

              具體來看,最新調整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在產品條款表述中新增“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條款中關于不保證續保的表述不符合監管規定,存在較為嚴重的誤導隱患”。

              在產品責任設計中,新增健康保險產品“等待期未以突出的方式讓消費者了解”;部分產品提供“新冠隔離”責任,擾亂市場秩序;醫療保險條款混淆“惡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重度”概念;惡性腫瘤疾病保險僅含“惡性腫瘤-重度”責任,產品定名不符合要求;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產品責任中包含滿期金累積生息責任,存在嚴重風險隱患。

              在產品費率厘定及精算假設中,新增醫療保險費率立定年齡區間跨度過大,存在不公平定價風險;產品現金價值計算不符合一般精算原理,存在長險短做風險。在產品報送管理中,新增健康保險加費表作為單獨材料報送,未包含在費率表中。

              近年來,增額終身壽險成為銀保渠道的熱銷產品,不少銷售誤導和變相突破利率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年初,銀保監會就通報海保人壽、和泰人壽、橫琴人壽、華貴人壽、信美相互人壽、小康人壽等6家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

              近來較為火熱的“隔離險”,先是被監管點名存在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問題,如今也被列入負面清單中。

              此外,監管明確要求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條款、宣傳材料中使用“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等易與長期健康險混淆的詞句等,但仍有部分公司的表述不合規,存在較為嚴重的誤導隱患,讓消費者難以辨明,導致事后糾紛。由于這類現象屢禁不止,也被納入2022版的人身險負面清單中。

              “過往,有的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設計方面實質違反了監管制度,比如變相生存金快速返還、減少基本保額等方式規避監管規定,還有的產品通過責任設定、現金價值計算等方式‘長險短做’‘名實不符’,或者削弱保障等,這些都擾亂了市場秩序,侵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是監管不愿意看到的”,一位精算人士指出,監管對于“負面清單”的動態調整,可以從根源上做好產品管理。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責任編輯:

              標簽: 負面清單 醫療保險 產品設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