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渣打中國擬從2月20日起暫停所有信用卡申請 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困境

              來源:證券日報網 時間:2022-02-17 14:58:58

              近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渣打中國)發布公告稱,由于信用卡業務戰略調整,該行已于2022年1月初關閉了信用卡網上申請渠道,并擬從2022年2月20日起暫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請。

              對于渣打銀行(中國)擬暫停信用卡申請業務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用卡使用頻次減少是部分銀行取消信用卡辦理的主要原因,銀行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客戶群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銀行剔除出信用卡業務有利于銀行節流,信用卡業務并非該行主要業務。另外或與近期渣打銀行(中國)收到的罰單有關?!?/p>

              渣打中國今年多項業務調整

              渣打中國稱,現有信用卡客戶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續卡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渣打銀行(中國)擬暫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請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外資銀行在中國,信用卡業務一直沒有打開市場。信用卡使用頻次減少是部分銀行取消信用卡辦理的主要原因,銀行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客戶群體,而是開始針對性的服務部分客戶需求。

              二是,信用卡本身對于銀行來說產出也開始減少,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銀行剔除出信用卡業務有利于銀行節流。

              三是,信用卡在國內呈現同質化特征,外資銀行的信用卡并沒有太多附加功能,也不能給用戶提供更多便利。諸如有些國外信用卡存在見卡即付,但國內環境下,外資銀行依然要求有卡密。

              四是,實際上外資行的信用卡很難打通銷售渠道。外資銀行受限于網點,本身信用卡業務辦理就存在營銷渠道問題,過去,外資銀行還可以承接一些低信用的申請人,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授信上更加靈活便利,對此產生影響。

              五是,與近期收到的罰單有關。渣打銀行(中國)最近剛收到該行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罰單。2月9日,渣打銀行(中國)因違反信用信息查詢相關管理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230萬元并責令限期改正。

              回顧渣打中國發行信用卡的歷史,2014年1月,原銀監會發布關于渣打銀行(中國)開辦信用卡發卡業務的批復,批準該行開辦信用卡發卡業務。當年6月,渣打中國發布“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系列信用卡。

              其實,今年2月9日,渣打銀行(中國)曾發布另一則與信用卡業務有關的通知。通知稱,為響應監管精神,該行擬于近期再次全面清理在該行超過12個月(含)未激活的信用卡賬戶。除了信用卡相關業務調整外,今年以來,渣打銀行(中國)還對其他業務進行調整。官方公告顯示,自今年起,渣打銀行在線繳費業務進行調整,調整后網上銀行及移動銀行中自助繳費和設置常用繳費業務終止。調整后,可通過使用該行借記卡或信用卡綁定支付平臺,進行在線繳費及支付。

              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三大困境

              從各家外資銀行的發展現狀來看,外資銀行在中國信用卡業務上并沒有下好“本土化”這步棋。《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在境內均推出了信用卡業務,然而,無論是規模、種類、使用人群、權益屬性,整體發展情況較之本土銀行仍有不小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這受制于網點覆蓋少、客戶基礎有限、權益性價比整體一般等多種因素。

              去年4月,花旗銀行宣布對全球零售銀行業務重組,退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13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其信用卡客群自然也會分流。另一家外資行匯豐中國的信用卡業務也并不盡人意。據了解,2021年匯豐中國在國內上線的近20套信用卡產品,不到一年時間僅剩下8套。

              信用卡業務已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特別是國內頭部銀行發卡存量已經超億張,在如此激烈競爭下,這些外資銀行作為追趕者的壓力的確不小。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外資行信用卡業務遭到“水土不服”表現如下:一是客群定位受限,外資行發卡多聚焦于中高端客戶,需要資產、收入證明等,拓客范圍明顯不如本土銀行;二是產品類型受限,相比本土銀行設計各類新潮有趣的信用卡產品,與各種知名IP等跨界合作,不斷拓展線下合作商戶、積累各類消費場景等,外資行的動作相對緩慢;三是數字化程度,目前,本土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在優化和提升客戶體驗方面動作頻頻,而外資行在還款渠道、電話客服等高頻功能方面不及本土銀行。

              “因此,外資行如要繼續發展信用卡業務,應針對上述表現進行改進,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從產品、技術等層面進行提升?!碧K筱芮稱。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責任編輯:

              標簽: 銀行信用卡 渣打銀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